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104、佛之大爱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舍予是韦陀寺活佛,从小浸淫于佛法之中,他心中的情爱会是怎样的呢?

    班若不禁摒气凝神,仔细听普慈大师会如何解析佛家大爱。

    普慈大师缓缓道来:“万物皆有因果,人际皆为因缘,情深缘浅,必生苦痛。佛法普照,万生平等,大爱如光,沐浴皆受。佛家之大爱,不偏不倚,不轻不重。凡人与佛之间的缘,如布施分为三境:缘浅者,如财施。你施于佛米面,佛还你一颗宁静欢喜的心;缘深者,如法施。你偶得一部经书或听一场讲经堂,便去施善念于人间,福泽一方水土,不仅富贾一方,更是持有豁达之心;缘至深者,如无畏施。你受佛点化,摒杂念、祛心障、堪生死、破天机,拔云见日,无境不照。拯救万灵于苦难,化身为佛。人间浮华已无物,成就一颗般若之心。”

    普慈大师的话犹如一本晦涩难懂的经文,班若初听之下,并不能理解。只在心中思索,自己与舍予之间缘应该属于哪一种,是情深缘浅,还是缘深才致情根深种?

    普慈大师一直在仔细观察班若的脸部表情,只见她并未现出对于三种境界的惊叹之意,仿佛那三种境界都很平常,都不足以令她心驰神往。她的眼神如一池秋水,底蕴清澈透亮,表面却又朦胧迷蒙,竟连普慈大师也看不透。要么就是她根本就没听懂,要么就是她根本不在乎。

    凡人对于佛法,颇为好奇,因不懂而觉得其深邃、神秘、神圣,才会产生敬仰、膜拜之心。只有真正了解佛法的人,才会产生与佛法一般的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物动,不为法惊。

    难道她真的如舍予所言,生来一颗般若之心,能掠去浮华,觑见本质,不必念经,就懂万法之法?

    班若反复回味着普慈大师的话,脑海间突然浮现出舍予在战旱魃时救田如蜜的一幕,自己当时的苦涩是如此的明显,令她记忆深刻。

    “佛法普照,万生平等,大爱如光,沐浴皆受。佛家之大爱,不偏不倚,不轻不重。”

    也许,舍予对她,就如阳光照见了一株小草。小草在阳光下茁壮地成长,它享受着阳光的温暖,满心欢喜,以为自己独受上天的垂爱。直到它长大了,看清了岩石后面的世界。才发现,阳光普照大地,万物皆沐浴在阳光之下。这株小草,只是万物之一而已。它所承受的阳光也只是其中一缕而已。

    或许,这就是普慈大师这番话的意思吧。

    “大师,我知道怎么做。舍予是活佛,他的大爱属于天下苍生,我只是有缘与他相遇相识。不管如何,我都会感恩,不会痴心妄想……”班若的声音越来越轻,柔弱无力。

    一株小草,又如何能把一切阳光都据为己有呢。就算能,那也会灼伤烧焦,化为灰烬吧。

    “阿弥陀佛……小施主果然有一颗般若之心。这是我寺主持托我交于小施主的……”普慈大师掏出一个小纸卷,交予班若。班若惊诧地接过,疑惑地问道:“主持给我的?!”

    韦陀寺的主持,那是何等地位的人物,他又不曾认识我,怎么有东西要给我呢?

    “主持有通天眼,能遥见未来,广视天下。这是小施主与佛家之缘,你慢慢看吧……”普慈大师说完就转身走了,步履轻盈,却转瞬即闪,消失在夜幕之中。

    班若好奇地展开小纸卷,只见上面横着书写着四个端正大字:“舍予轶闻”。

    一般的书信短函,格式多为竖行,但这纸卷却被特意地写成了横式。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是指舒轶闻,但是舍予两个字的间距来看,分明是两个字。如果是“舍予轶闻”,从字面来看,是指舍予生平经历,他年纪轻轻,又有何特别的轶闻是我需要知晓的呢?又或者,他刻意将舍予和舒轶闻两个人名字摆放在一起,是指他二人之间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

    普慈大师将纸卷交给她就转身离开了,分明是不想班若向他求教。是要她自己好好体悟吗?

    班若又将普慈大师的话重新回想了一遍。

    “缘至深者,如无畏施。你受佛点化,摒杂念、祛心障、堪生死、破天机,拔云见日,无境不照。拯救万灵于苦难,化身为佛。人间浮华已无物,成就一颗般若之心。”

    这是主持要亲自点化于她吗?可是,她却觉得心头的雾霾愈发浓重了。

    班若手拿着纸卷,百思不得其解。她梦游般穿行于树林之中,有几次差点就直接要撞上树干了。半路遇到不放心她的果果,将她牵引回屋,关切地连声问道:“你怎么了?跟丢了魂似的?!”

    班若早将纸卷收进怀里,只怔怔的发呆,机械地脱下外衣,又躺回到了床上。


手机支付宝搜索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