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十三章 赵军的建议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你有什么建议,说来给父皇听听。”始皇听后饶有兴趣的道,随后走到长案前坐下,并令宫扑又搬进来一个矮凳,给赵军赐座。

    赵军坐下后先是沉默,整理了一会思路,半晌后开口道:“军国大事儿臣不敢言及,但儿臣认为在咸阳的军队根不能有效的配合,提高利用率。”

    始皇帝一愣,疑惑问道:“何为利用率?”

    “额,就是效率,咸阳三军包括父皇的亲军拥挤在一处,兵员看似充足但却灵动不足,缺乏应变能力,加上黑冰台的人手不足原因才导致父皇屡遭刺杀,险情屡生。”赵军解释道。

    始皇帝听后沉吟半晌,对赵军说的新鲜词他不甚明了,但却能理解赵军话里的意思,他说的很对,自己身边的兵马是多,但一旦遭遇刺杀时,又显得有劲使不上。

    “继续说下去。”

    赵军又拱拱手道:“黑冰台的根问题就是人员不足,儿臣建议把上次在蓝田大营的培养章程定为一项朝政,根据黑冰台的人数多寡,每年定期定量的培养选拔新人。

    如此以来,不出三年就可以补足黑冰台人员,甚至逐步优胜劣汰,提高黑冰台人员的素质,以后在发生类似刺客的事情,不用父皇受惊,黑冰台就能提前发觉并阻止,也不用为通缉朝廷罪犯而发愁。”

    始皇帝边听边点头,黑兵台人员不足确实可以用这个办法,以后黑冰台的力量强大起来,那些六国余孽的生存空间就更小。

    不过,片刻后始皇帝又笑着问道:“霸先,你跟父皇说说。这咸阳三军以及朕的亲军又该如何解决臃肿问题?”

    赵军一愣,刚才他只是提出问题,并没有说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就是因为这其中牵扯的太广,弄不好自己就要得罪人了。

    “只管说,有父皇为你撑腰,不用顾忌。”始皇帝见赵军有些犹豫就沉声道。

    “那儿臣就说了,不对之处还望父皇指正。”略为沉思后,赵军就道:“儿臣是建议把都尉军的十万人马布置到南阳。这样以来,东可以雄顾中原威慑异心之辈,南可以与南军遥相呼应,监控楚地遗民。

    再者,前几年父皇把关东旧民大都迁移到了三川、南阳和巴蜀。有这十万兵马在也可以防其生变,至于东北和北方有儿臣和蒙恬将军在当可无碍。”

    其实,赵军还一句话没说,那就是天下一旦大乱,南阳就可以与三川郡互为犄角,守住大秦的关中之地,使大秦帝国根基不倒。

    当然。这句话他是万万不敢对始皇帝直说的,现在他只能未雨绸缪,在后来的乱世中,尽其力量保住关中之地。那时他自己就有时间对付关东群雄了,秦国未必不可以破而后立。

    “嗯,这个主意不错,不过关中咸阳的治安呢?”始皇帝听后眼睛一亮。随后又问道。

    赵军开口道:“可以在另外成立一衙门,以中尉军和原两万宫卫为基础。配备吏统一负责咸阳内外的治安,统筹负责之下必能效率大增,更为有效处理咸阳内外事务。

    至于咸阳宫,可以调集父皇的亲军入驻防守,加上蒙毅大人麾下的卫尉军足够了,另外就是要充实中车府令的人手,尽选勇武之士,必可贴身护卫父皇的安全。”

    “成立单独衙门统筹管理?哈哈,不愧是朕的儿子,策略之能比尉缭也不差,朕准了,不过既然如此那就所幸把中车府,和黑羽卫也兼并到一起,同时卫尉和朕的亲军并和,如此方能尽到最大额是最大的利用率,哈哈。”

    始皇帝听后大笑,明显是很赞同,也给了赵军很大的评价,世人都知道,始皇帝登基以后治理国家是靠李斯,打仗靠王翦白起这些人,但是平定天下六国的战略部署却是靠尉缭。

    “父皇英明。”赵军当然也想到了把两军并和,只不过这话得由皇帝来说,不然你都把事情做了,皇帝如何表现他的英明呢。

    “那你说说,这衙门和两军的称呼以及人选该如何处理?”始皇帝又笑着问道,这算是考校赵军了。

    赵军想了想便道:“衙门可以称为顺天府,选府令一人,可由原中尉军统领王贲将军担任,两军可以称为左右羽林卫,以郎中令蒙毅大人统辖,同时在另置中郎将一名辅佐蒙毅大人,儿臣曾听闻少府章邯颇有韬略,且弓马娴熟,单做吏是太可惜了,不如由他担任中郎将,以他的功勋地位足够了,也算人尽其才。”

    始皇帝听后欣然点点头道:“你考虑的很周全,朕心欣慰,不过还有些瑕疵,朕会考虑周全后在公布,现在说说你要去临淄还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父皇会尽量满足你的。”

    赵军听后内心一喜,知道皇帝这是在变相奖赏他了,于是毫不客气的道:“一是兵甲,二是吏,儿臣对治理地方经验不足,所以想讨要些吏辅佐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365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