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九章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伊森的攻势全对准丹西而去,鲁道夫趁机抽身急退,跃马奔逃,而身处局中的二人对此都无暇,也不屑顾及。

    决胜关头,丹西此刻自然没有精力去理睬鲁道夫背叛君子协定的不义之举,伊森更不会丢西瓜抓芝麻。

    灵异的心神感应到伊森真气、力场、各路攻势的流动意图,丹西猛力划刀斜削,充盈的银灰真气鼓荡在长刀周围,化作一道两臂合抱粗细的光柱!

    平平无奇的一招,却似有移星转斗之能。任你四路来,我只一路去,刀路明快,后发先至!

    伊森执意继续,当然能将丹西击个粉碎,但在这之前,丹西的长刀也会将伊森的躯体截为两段。

    完全异乎常理,恍若时光倒流。伊森刚才还是闪电般的身影,此时像山一样凝定,好像根本未曾动过。其他三招则攻势不改!

    丹西同归于尽的刀法看似势必落空。

    然而,就像事先知道伊森会有如此异能一般,丹西的长刀斜削立变直推,动作行云流水,毫无阻滞,两招刀法仿佛就是同一招。

    前招的削势与后招的推势相联,威力叠加,一浪高过一浪,更加巨大。如不相避,还是与敌偕亡;如若相避,另外三招不攻自破。

    伊森竟不躲闪!

    就在伊森欲使出预谋良久的一击时,身后破空之声传来!

    “老贼看箭!”

    ※※※

    瑞奇以“栖息地一号”命名的蚬虾口据点,是自由军团的第一个根据地,并日渐成为辐射河岸地区的反侵略义军的总部。

    港汊河湾,大小湖泊,水道纵横交织,地形复杂,交通便利,历来都是仅次于山岳地形的发展游击战的宝地。历史上的海盗、河贼、水寇,都曾利用这一地形,演出过无数的武剧。

    有蛟龙军团的水军弟兄撑腰,蚬虾口又是天然优良的深水渔港,加上河岸地区遭受的劫难最为凄惨,群众基础深厚,瑞奇等人招兵买马,愿意参加自由军团,反抗侵略的民兵景从云集。

    仅蚬虾口基地就聚集了近万民兵,栖息地一号甚至取代了蚬虾口本名而为民众所熟知。除此以外,瑞奇和米勒等人还沿着河岸发展了多个分支基地,大大小小的民兵集结点从栖息地一号一直排到了栖息地十五号。

    草原骑马,水乡行舟。对于生活在河湖港湾地区的人来说,船儿就是他们的战马,是代步的绝好工具。上岸也如同下马,将小舟往码头渡口一系,就像把马儿拴在桩上,主人可以安心地去干自己的事情。

    有了累斯顿河这条天然的黄金水道,蛟龙军团又护卫着他们的安全,不仅各个基地间的联系十分密切,信息传递快捷,而且令自由军团的行动非常灵活,机动性极强。

    当联军派大军进剿时,早有各处散布民间的眼线通风报信,义军立刻上船离开,或转往他处,或就在水面静候,联军前脚一走,义军后脚立刻杀回。

    侵略者费时耗力,最多烧掉几间屋子了事。反正河岸地区早被剿得稀里哗啦,成为了断壁残垣,打游击战的自由军团可没有什么坛坛罐罐供联军战士发泄怒火。

    回来之后,民兵们竖根桩、钉块板,不到半天时间就又造出一大片遮风挡雨的窝棚来。

    由于蛟龙军团控制了累斯顿河,联军兵力就是再多也无法把沿岸所有地方都变成堡垒基地,只能采取重点集结、机动防御的策略,这对付大兵团没有问题,但遇到自由军团这种游击战的义军,漏洞就像筛子一样多。

    沿着累斯顿河两岸,自由军团和很多自发兴起的义军基地,就如河边的水草一样蓬勃旺盛地生长着。

    瑞奇一个人就发展出十五个基地,纠集了两三万民兵,自由军团副军团长阿施塔也在东岸上游的双鱼渡建立了一个三千多人规模的反侵略基地,与蚬虾口遥遥相望,互为呼应。

    原自由军团的四百多名弟兄们也有不少人已经完成了招兵和杀敌任务,带着手下的勇士们开始往河岸边集中。

    这些队伍多则上千,少则数十,如淙淙涓流,不断地汇入这股越来越壮大的反抗侵略的洪流之中。

    更多的是民间自发兴起的义军来河岸这片宝地生根落地,瑞奇和阿施塔坐着船穿梭来往于各处,愿加入自由军团当然好,不愿加入也不勉强,反而好言相待,称兄道弟,与其结成反侵略同盟。

    蛟龙军团除了派军舰巡航河道外,更多的是派出运输舰队或护卫民间船队沿河运送军需,调运人员和物资,把粮食和武器送到愿意与侵略者奋战到底的每一个民兵的手中。

    作为自由军团最大的基地,蚬虾口对于水上工具也极为重视,在渔港的码头上,大大小小的船只进进出出,繁忙不已,还有更多的小船隐藏于繁密的水草中,系在岸边的小树上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