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十四章 大开眼界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不管百官如何议论,赵佶显得很是刚愎自用,他又何尝不清楚,不单是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就连王安石本人,也对启用张居正有看法,从内心里看不起。

但他们越是不看好张居正,赵佶越是不在乎。因为张居正的能力,只有他这个穿越者明白,现在多说无意。

等张居正以后做出成绩来,那些不看好的百官们只怕要对自己五体投地。

哈哈……这一次的逼格可要打满分了。

果不其然,张居正这个年轻的才俊果然没让赵佶失望。

散了朝堂,张居正独自一人来到宰相府。

王安石本来也就没怎么看好张居正,虽然他应试时的策论确实非同凡响,但变法不是作文章,他觉得皇上这次不看好自己。

不过,这是皇上的意思,王安石也不敢公然推卸。且因一个张居正,便让皇上表明了要变法的意图,这可是一件大喜事。所以一见张居正,王安石也没作什么脸色,反而笑呵呵地道:“叔大,你来得正好,老夫正想找你议论一下熙宁变法之利弊。”

王安石拉着张居正坐下自己的对面后,接着道:“皇上让你来助老夫变法,想必皇上私下里对你已有了了解,你说说,为何老夫的变法为何会屡遭坎坷?”

张居正也不谦虚,如实答道:“相公过奖了,下官从未被皇上召见过,也就是今日朝堂之上方才见了皇上圣容。”

王安石啊的一声,显得有些不信。心想莫非皇上只是用张居正来试探自己变法的决心,当下按下不说。问道:“既是皇上看中的人,想必有真才实学,你说说,老夫的变法是利国利民,还是像司马光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

张居正道:“相公,那下官直言了。变法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相公本是抱着一颗赤子之心,但不是人人都能如相公者,难保没有小人趋炎附势,借着变法的旗号,欺上瞒下,害国害民。此等人如吕慧卿之辈,蔡京之流,比比皆是。相公的变法又如何能顺利呢。所以,下官以为,想要让变法能顺利的进行下去,首先得用人。”

王安石眉头一邹:“是啊,老夫抱着富国强兵的决心,只可惜被这些小人从中作乱,才会有今天的结局。不知叔大认为何人可用?”

“此等人,章惇,曾布,苏轼,苏辙,乃真君子。”

张居正坚定的说道。

王安石摇了摇头,“几人虽是君子,然而章惇和曾布向来不和,苏轼、苏辙两昆仲,当年老夫变法曾诚信相邀,可最后却站在了司马光一边,让老夫大失所望啊。”

张居正道:“相公,君子和而不同,章惇和曾布虽然不和,政见却相同,苏轼、苏辙兄弟并非墨守成规之人,下官也听说了,当年他们是力图变法的,只是认为相公的变法太过激进,所以才被相公误会。”

“是啊,老夫当年也是急于变法。”

“相公,现在不是讨论个人过失的时候,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要相公有决心,下官愿意助相公一臂之力。”

张居正恳切的说道。

王安石拍了拍张居正的肩膀,很是欣慰的道:“老夫需要的就是你这样的人才啊,那依叔大之意,新法因如何进行?”

张居正站起身来,娓娓道:“相公,想要变法,就得先决绝官员的腐败,贪腐等问题,若不清吏治,大宋全是蛀虫,新法永远不可能推行下去。”

王安石十分欣赏的点了点头,当年就是因为用了吕慧卿和李定这样的小人,变法才会引起天下不满,之后才被高太后废除。

想到这里,王安石不由感慨道:“老夫也早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想要解决吏治问题,却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张居正笑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相公有这个决心,何愁大事不成?”

“那就是说,老夫的新法本是利国利民之举?”

张居正摇了摇头:“相公,既然相公明问,那下官也就不绕弯子了。新法虽好,但也有诸多不完善之处?”

王安石听到这里,心中突然有些不快,沉声道:“有何不完善的地方?”

张居正也不怕得罪王安石,直言不讳地说道:“就说青苗法,在播种的季节农民向官府借粮,农民丰收之时再以三成的利息还之官府,这本是利国利民之举。但一旦发生了灾害,农民颗粒无收,自己尚且不能糊口,又何来利息可交。加之官府强行摊派,农民无法交粮,便要判罪,致使一个小小州府,入狱者竟达万人之多,实在骇人听闻。”

王安石更是涨红了脸。

张居正也只假装不见:“再说均输法,许多生活必须品由政府经营,不但让市场失去了协调,又徒增许多官员,国家虽增加了一些税收,但新增的税收也只能填饱新增官员的肚子,这样的新法有不如无?”

王安石只听得青筋暴涨,怒火蒸腾,这个张居正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张居正却依旧滔滔不绝的将募役法,保甲法的弊端都说了出来,王安石本来还一脸怒气的,可听到后来,见张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