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七章 千年古柏(补更)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蔡京得到赵佶旨意,胆子也大了,所需银子从户部申报,为了运送百吨巨石和千年古柏,就算花费多大的代价,他也在所不惜。

十天的功夫,徽州的城门被销毁,百吨巨石成功运到京城。

然而,叫骂声又起。

为了一块石头,不惜拆毁城门,耗费十万两银子和两万民工,足够赈徽州的灾民,赵佶不被骂都不行。

又十天,一艘前所未见的艨艟大船已建造完毕,停播淮海港口,其余的小船在它身旁形同蚂蚁般大小。

淮河两岸的游人看到这里,不禁兴叹和恐慌,这么大的船,用来干什么,似乎是要打仗的节奏。

然而一个老头子却是冷笑一声,脸色显得很是凝重。打仗的战船要是能够这样的话,也不会缕缕招致外敌侵犯。他十分清楚,修建这艘大船,就是为了运一棵一文不值的大树到汴京,供昏君观赏。

这位老者可是身受花石纲之害,他以前也是淮河一代的纤夫,本来也是靠干这一行为生。但自从蔡京当道以来,应奉局越来越不把纤夫当人看,克扣工钱,且两个儿子一个因劳累过渡掉进了河中,另一个儿子被活生生打死。

看到花石纲又兴,直觉已生无可恋了。

这样的例子不少,所以淮河边两岸的纤夫,打都投方腊去了。

“应奉局的人来了,这位秀才,快躲起来,要是被抓到的话,他们就要你去当纤夫了。”

老者看着一个年轻的秀才站在路中央,不由跑过去拉着他躲到了一旁。

“老人家,还有这等事情?”

“是啊,纤夫们死的死,逃的逃,有的也都落草为寇,留下来的也都是那些抛不开妻女父母的,只得继续干纤夫的营生,所以现在的淮河两岸已经没多少劳力,不知道的人来到了这里,也就强行的被抓为纤夫了。”

那秀才义愤填膺的问道:“难道官府不管吗?”

老者苦涩道:“应承局是专为皇上收集奇花异石的,官府管不着,再说了,官府和他们也都是一丘之貉,进去告官的人,嘿嘿,轻则挨一百板子,重则押入监牢,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呢。”

“那为什么不告到京城?”

“去京城,你去告谁啊,只怕还没到京城,就已经被暗杀了。”

那秀才一句话也没说,只躲在暗中观看。

没多一会功夫,只听那些应承局的人吆喝道:“让开让开,不相干的人都走开。”

淮河两岸的游客和行人见是应奉局的人,不用说,早就让开了。

紧接着,便见远处尘土飞扬,“嘿呀!嘿呀……”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声音极是浩大。

躲在暗处的老者说道:“来了,来了。”

那秀才不解道:“什么来了?”

“就是刚才跟你说的那棵千年古柏,运至京城的。他们从二十里外的地方挖掘起来,然后再经民夫搬运到这里,用这艘艨艟大船运到京城。”

秀才只是哦的一声,也不答话,目光看着“嘿呀,嘿呀”声音传来的方向。很快,一颗参天古树已映入眼帘,树叶茂盛参差,树干九曲八弯,干下数十根滚木,数万民夫光着膀子,手中握着碗口粗细的绳索,前拉后推,大汗淋漓,一步一步走向艨艟大船,他们的肩上早血流淋漓。

沙尘飞起,古柏下的滚木发出咕噜咕噜的巨大声响,走过的地方足足嵌地一尺有余。

河岸路两旁的人都看呆了,暗自哀叹,心中叫骂。

“这个昏君,为了一棵不中用的树,如此不恤民情,国家早该亡了。”

“方腊,宋江两位英雄为什么不去攻打汴京?”

然而,应承局的那些人,手中却拿着皮鞭,看着走得慢的民夫,便是一鞭子顺着背上狠狠抽下去,喝道:“快点走,没吃饭吗?偷懒,难道不想要工钱了吗?”

“官爷,我委实走不动了。”

“走不动,你们这可是为皇上办事,快点!”

半个时辰过去,两旁的人饶是眼睁睁的看着万余民夫将百吨中的巨树挪上了艨艟大船。

等纤夫们在大船上拴好了绳索之后,应承局的人高喊一声:“开船。”纤夫又开始站在淮河两岸,用肩膀扛着绳索,嘿呀嘿呀地拉起大船来。

可是,那么大的船,加上百吨中的千年古柏,再多的人也根本拉不动啊。

应奉局几十人拿着黑皮鞭,往纤夫身上不住的抽着:“快点,没吃饭吗?”

人人精疲力竭,身上汗水混着血水往下流,却不敢做声。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直接扔了手中的活,顺势将那人推倒在地,高喊道:“你这些吃人不吐骨头的,不拿我们当人,老子不干了。”

只此一声,群体应道:

“对,不干了,投方将军去。”

“反了这个昏君。”

“伐无道,诛昏君。”

……

呼声震天,胜过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