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十一章 杭州危机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蔡京被拿下,举国欢腾,朝堂之上也是一片奉承和赞扬之声。

然而朝臣一提到方腊这个名字,都震惊了。方腊所到的州县,均被打得落花流水,县令,太守无不落荒而逃。

毕竟方腊也不是吃干饭的。

第二天一上朝,便迎来了一场争论的暴风雨。

“皇上,方腊攻克十几座城池,其目的显而易见,下一个目标便是杭州,杭州乃朝廷粮仓、大宋的根基,老臣以为应立即派兵征剿。”

“皇上不可,大宋国库空虚,不可贸然进兵,不如让苏轼自行抵抗,不必增援。”

“皇上,带兵打仗不是儿戏,苏轼乃一介文人,不堪重用,写诗词歌赋无人能及,但带兵却显然不足,且苏轼意气用事,乃兵家大忌,绝非方腊对手,老臣以为不如调回苏轼,再另行派官兵去对付方腊。”

额……不对啊?

赵佶很是疑惑,记得历史上的苏轼,可不是没带过兵的人啊。

哲宗年间,西夏国梁太后亲自带兵三十万侵犯庆州,延安,五十多岁的苏轼被太皇太后认命为兵书尚书,打败西夏,取得西夏大捷。

北大历史系的赵佶如何不清楚,可为什么朝臣这么贬低苏轼呢!

难道是自己穿越产生了蝴蝶效应?

赵佶不由问道:“李纲,你乃枢密使,你认为朕该不该出兵?”

李纲回道:“皇上,杭州乃大宋最富庶之地,更是大宋粮仓,若落在方腊手里,无异于如虎添翼,老臣认为,杭州不可失。只是……”

李纲的脸色忽然沉了下来,话音也变得有些颤抖,似乎不敢说下去了。

“只是什么?”

赵佶微怒道。

“只是自陛下大兴花石纲以来,国库已挥霍一空,若贸然出兵,粮草不济,如何打仗?”

“张居正,你认为呢?”

张居正道:“皇上,李太尉之言有理,臣认为方腊暂时不敢进兵,臣对苏学士也有颇有了解,或许他能抵御一阵子,当务之急是尽快筹措军费,加强练兵,等筹措了三个月的军费,再行出兵,打方腊一个措手不及,杭州之危自解。”

“是啊,是啊,张大人所言有理。”

一些官员又附和起张居正来。

“筹措军费,短时间内哪里筹措三个月的军费,说起来倒是容易,莫非张大人现在已经想到了什么好的办法,我倒是想听听张大人的高见。”

司马光冷冷地看了张居正一眼,忽然站出来说道。

张居正道:“筹措军费乃是户部的事情,并非下官分内之事。”

司马光言辞激励道:“张大人,你这话老夫实在不敢苟同,身为朝臣,理应为国为君分忧,你身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厉害官,推行新政时可是信誓旦旦,说一年之内让国家富裕起来。如今却依旧是国库空虚,连储备的军粮都短缺,难道和你没有关系?”

其实百官知道自从推行新政以来,国家已出现繁荣景象,半年之内财政收入翻一番,已是前所未有之事。

至于国库为何空虚,大家都是装着明白装糊涂,所以才会将屎盆子扣在张居正头上。

张居正只气得咬牙切齿,但也只得压着怒火,愤愤道:“宰相大人,新政取得的成就,天下有目共睹,我看宰相大人是想借题发挥吧!”

“老夫借题发挥……张大人到底想说什么?”

司马光质问道。

“好了,你们都不要吵了,你们的意识是说怪朕啰!”

赵佶爆喝一声,打断了两人的唇枪舌战,老虎不发威,还真要拿自己当病猫了。

“臣等不敢。”

赵佶一句话,朝臣已吓得胆战心惊。

“就按照张居正的意思,先让苏轼自行招募乡勇,抵挡一阵子,筹措了三个月的军费后,再派兵增援。”

“皇上,哪里筹措三个月的军费啊?”

百官们都十分不解,你看我我看你。

“这个嘛,朕自有主张。”

赵佶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百官显然是不相信赵佶的话,论败国他数一数二,其他的本领就不敢恭维了。

“难道皇上又要强行收一次税?”

百官全都想到了一处,因为除了税收,想筹措军费那是天方夜谭。想到这里,百官的心同时悬了起来。

按照皇帝的性格,什么事情干不出来,难保不会干这种祸国殃民的事情。

哎……百姓可又要遭殃了!

“对了,蔡京现在怎么样了?大理寺有什么结果?”

赵佶断言能够筹措三月的军费,看着百官们狐疑不相信的脸色,也没有理会,而是转开了话题,问了蔡京的情况。

他这次想在百官面前装一回好逼,故意不点破,让百官自己去想。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