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044章 汴梁的一天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第二天天亮时,汴梁的早晨开始了。

    当晨光还在汴梁的脸庞上闪动时,最先出现的声响是铁牌子的敲打声。一阵余音渺渺,不绝如缕的铁牌敲击声一边穿行于巷陌里,一边伴随着洪亮的祈祷声:“普度众生,救苦救难,诸佛庇佑,平安吉庆----”

    这喊声余韵悠长而嘹亮。在汴梁的黎明中,一位来自寺院的头陀,一手执铁牌子,一手用器具敲打着,慢慢走过苏轼所在的院门,一路高叫以他们平日练就的念佛的嗓音,大声地向坊深处唱颂----

    “卯时已至,晨光熹微。天色阴晦,出行加衣。每日图早,前程似锦……”

    赵兴被铁片的叫声惊醒,他躺在床上,很纳闷的思索:“天色阴晦,出行加衣”----这是天气预报呀!可按记录,天气预报应该是“后清时代”从西方传入的。而且,天气预报关心百姓着装、出行,这不就是穿衣指数等等吗?那应该是20世纪末期,21世纪初期才从外国传入的,怎么在宋代我们就有了。

    赵兴是这时代去过外国的少数人之一,别人不知道他知道---这时代西方尚没有这种“民本”气象理念,可……为什么,从没人提起过宋代如此超越同时代,为什么我们后人“积贫积弱”……赵兴不知道,陆游赶考时也是听着这铁牌报晓声晨起的,他写下诗句:“五更不用元戎报,片铁铮铮自过门。”

    苏东坡照常铁牌报晓声中晨起,练了一会坐禅(现代称“瑜伽”术),梳头发一百次,然后穿上官衣官靴,再躺下小睡。对这种生活,苏轼常说:小睡之美。无物可比……

    而后,该出门上朝时,他已衣冠齐整。于是出门坐轿往东华门而去。

    然而今天,他没小睡。一向不打搅他的王夫人,在他梳完头后就站在他身边,欲言又止。苏轼眯了一会眼睛,睁眼问:“可是离人的事?”

    当天在苏轼这里借宿的还有秦观,但苏轼一开口就猜到赵兴身上。

    “正是!昨夜离人没有与阿珠宿在一起,同来的那位女子倒是出入过离人的房间,不过,她也待了没多久。官人,你看,阿珠照顾遁儿那么久,于情于理。我们不能让她委屈,官人你是不是问问离人?”

    这是别人的家务事,王夫人本不该管,但阿珠照顾苏遁几年,怎么说也对苏家有功,所以,王夫人便想插手。

    苏轼站起身。边向外走边说:“不会吧?我昨日见阿珠满脸喜悦……怎么会这样呢?我去问问。”

    苏轼去赵兴房间扑了个空,这位早已起来了。正领着萧氏兄弟与金不二在院里跳一种古怪的舞蹈,队伍里还有陈公川,陈不群已被父亲揪走,只剩下这位跟在队伍后笨拙地学样,院里的仆人围了一堆。远远的看赵兴他们舞蹈。

    苏轼皱了皱眉。准备责备赵兴出神弄鬼,猛然间发现赵兴地动作有点眼熟。似乎是一些踢打动作,一转念,他明白了---这是传说中的“唐手舞”,全是打斗招数。

    赵兴舞得很认真,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尽全力,踏步之间显得杀气腾腾……然而,这种舞蹈却有一种夺人心魄的美感,充满了威武之气,满院的丫鬟仆役窃笑着、偷偷评价谁更加英武,搞得陈公川很不好,动作因而别扭生硬。

    苏轼站在旁边看着,等赵兴打完这套拳,他看到了苏东坡,跑过来打招呼。

    晚冬地早上,天色阴晦,赵兴没戴帽子,头发只用一根簪子别着,浑身冒着腾腾的热气,显得朝气蓬勃,苏东坡望了一下满院的下人,等他们悄悄散去后,他招手凑近赵兴,低声问:“我听说,你昨晚单独睡了----那个随你来的小娘是谁?”

    赵兴先是一愣,马上回味过来,他耸了耸肩膀,坦然地说:“那个小娘是陈公川的妹妹陈伊伊,越国广源郡主……至于我和阿珠嘛,老师不用担心。

    阿珠和我成婚时只有15岁,年纪太小,身体还没有长开。老师也知道,我略通医理,女子这样的年纪结婚,生育过于困难。所以,我和阿珠有个约定,等她1岁再同房。

    今年5月她便满了十八岁,我打算春闱过后就与她正式成婚。这次来京带上她,是让开开心……多谢老师关心,我俩很好,她为我守了三年,把我的家看护的最好,我知道我欠她的。老师放心,我不是不知情意之人。”

    明白了吧----其实赵兴这次来京师就是度蜜月地,但当时蜜月风俗还没有传入中国,所以他用“开开心”代替。阿珠哪里享受过这种蜜月式温柔,她闻所未闻,所以她才像个初恋的小女孩,满溢着幸福与快乐。

    赵兴说得很坦然,反而让苏轼有点不好意思,尤其是这涉及到夫妇房事秘密,他赶紧假装有急事,匆匆点了个头,吆喝着上朝。小说网.电脑站

    苏轼住的这个百家巷,其实可以叫做“百官巷”,它在内城,离皇宫的东华门很近,所以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