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023 拜望老首长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其实,这位老首长并不老,论年纪,他只比农世通大两岁。

他住在另一个大城市,从小也是孤儿,初中毕业后就当了兵。

农世通入伍时,他是班长,一年后又提为排长;农世通当班长的时候,他就是本连的政治指导员了。可能因为他俩都是孤儿的缘故,两个人很投缘。

在老首长的帮助和辅导下,农世通的文化水平有很大提高,同时也懂得了许多道理和带兵的知识。

农世通领导的班是他们连唯一的、连续3年的“四好班”;而老首长领导的连队,又是连续3年的“四好连队”。因此,在连队党支部的培养和推荐下,农世通被提为侦察排排长,成了一名军官。

农世通到境外执行任务回来后,就被提升为连长;而老首长已晋升为师部的宣传科科长了。几年后,因为婚姻问题,老首长自愿脱了军装。

农世通虽然不赞成“不要军装要恋人”的做法,但对他“无限忠于爱情”的精神还是为之感动的。后来,农世通能够一心一意地爱着那个“死身子活嘴”的妻子,不能不说与那个老首长的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农世通尊敬这位老首长,崇拜这位老首长,所以,一遇到思想上或生活上的困难,都愿意和这位老首长沟通沟通。

农世通的老伴儿去世之后,百无聊赖的他曾给老首长去过一封信。

老首长让他“畅游书海”、“攀登峰峦”,希望他老骥伏枥,壮心不移;劝他“莫打麻将莫成仙”,不要虚度“夕阳段”的光阴,不要浪费生命。特别是“人生的成功不在于荣华富贵,而在于死而无憾”这句话,对农世通有很大的启发。

若说“畅游书海”,这是农世通的强项,是他几十年来最大的兴趣和爱好。

自从他辍学以后,不论在什么样的艰苦环境下,他都能见缝插针地学习文化知识。

当兵之前,柯兰菊、季霞都是他的老师,只要和她们见面,或多或少地都要问几个不认识的字。

在部队时,他是学习毛首脑著作的积极分子,出席过全军学习毛首脑著作积极分子表彰大会,立过三等功。

他不仅学习毛首脑著作,还读了不少马、恩、列、斯的著作和传记。当然,其他方面的书籍也有不少是他选读的对象。

转业到地方以后,阅读的范围更广了。

从80年代初开始,他利用函授、刊授、电视和自学等方式,先后取得了《马列主义哲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企业管理》、《涉外经济》、《法学》和《语言文学》等专科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

农世通的求知欲望是一般成年人不可相比的,他读书学习的韧劲、拼劲也是别人难以做到的。

他的家庭是什么条件?他的时间何等宝贵?他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可利用,只能挤占睡眠时间。

多年来,农世通一直把一张小书桌放在离妻子最近的地方,只要妻子不睡着,他总是坚持小声朗读或边写边说,这是为了让妻子也了解他所学的内容——不在于增加她的知识,而在于增添她的生活乐趣。

有时,妻子不忍心让丈夫为她熬夜,更不忍心让他念得嘴干舌苦。

妻子催他休息,他却劝妻子,说熬夜不是为了你,离开你我也不会少熬夜,只是没有在你跟前安心、专心、放心,这样学效果会好得多。

农世通回到柯季村之后,乡亲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对他触及很大,他没想到40年以后的家乡依然如此贫困。

家乡的现实生活,再一次燃烧着他的激情;乡亲们的致富渴望,更坚定了他实现报负的决心。他要把余生交给生养过他的那片白土地,他要在那里奋斗,在那里拼搏,在那里寻找生活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

于是,他就把老首长的那首《退休之后》找出来,改写成又一版本的《退休之后》:

拒打麻将忌成仙,

闲时书海觅益篇。

自觉身强情犹在,

愿把余年奉田间。

人生固有夕阳段,

笑对黄昏寻乐观;

幼时立下兴农志,

老当益壮还夙愿!

农世通准备带上自己的《退休之后》去拜访老首长。他相信老首长和战友们不会阻拦他,他希望老首长和战友们大力支持、积极帮助他去实现这个目标。

农世通把自己的决定向老首长交底以后,老首长立即打电话邀请几个熟悉的老战友。这些“老家伙”到一起,好像年轻了几十岁,个个都孩子似的嘻嘻哈哈。

那个外号叫“神聊”的战友听说农世通的老伴儿去世快一年了,当即就要给婚姻介绍所打电话,说让他们物色一个50岁上下、会侍候人的“年轻老太太”。

另一个战友说:“你别再‘神聊’了,50岁上下的‘年轻老太太’就在农世通的身边——他小姨子正等着他呢!”

“神聊”一拍巴掌说:“世通,那你还不赶快办喜事儿等什么?明天我们几个跟你一块回去,搞两桌酒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