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313 樹勛無奈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朱丽雯好后悔,为什么要遇见林木森;就是遇见了林木森,明明看见他和沈梅英在一起,为什么要撞破他与沈梅英的私情?

    是因为自己太相信林木森,太相信爱情!朱丽雯浑身一阵颤栗,她感到冷,心寒!如果连爱情都不可靠,世上还有忠贞吗?我背叛男人,把处女之身给了林木森,自以为将纯洁的爱保留在了崇尚的忠贞情感殿堂。还道是“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丝巾上血迹未干,心仪之人已与她人重温旧梦,结有孽缘 ”“ 。所托非人!想到陆阿福误解的“谶语”,朱丽雯周身一阵寒噤,“荆棘蔷薇冤孽债,弥雾娇艳浪中还。”原来自己与林木森只是一场冤情孽债!

    满腹怨恨,强忍着泪水,朱丽雯茫然地走到“二医院”门口,站住了。

    朱丽雯想起,她是去找王琳的呀!

    朱丽雯是“陪送”蔡阿毛进城看病的。

    昨晚,田树勋到“朱家墙门”找朱丽雯。朱丽雯见到田树勋,着实地吓了一跳;田树勋面色疲惫、阴沉,双眼流露出一种忧郁的神色,一向很注重仪表的人,胡子拉碴。从进门起,香烟就没熄火。

    钱北街是丈二的麻条石铺的,没有熊腰虎背,你掮得动吗?钱北街真是藏龙卧虎,把这“英才”扰得胆怯了。

    田树勋感到钱北的事事都在运转,可处处都象被人卡住了脖子。依陆阿福所说,“人中人人上人,人相人人欺人”果真如此。田树勋怀疑身边的所有人,想到了田家港那道‘坝’,他甚至怀疑这是林木森有意设计的。说是“攻守自如”;可现在攻有所短,守有所长,还真的是“不知进退”。河水在流淌,水的运行力量却被坝拦住了,只能从预定的地方流出。这道“坝”就象是人卡住了“河”的咽喉,由不得水自由奔波,还把上游飘落的树叶垃圾截滞在这里,原本清澈的田家港出现了一弯“死水”,要说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自留地的风波还没平息,现在又要开展“挖修根、刨祖坟,灵魂深处闹革命”运动。湖兴人多地少,农村的墓园极少,现在成立公社,大多人家还是在过去属于自家的桑园、田边就地起坟。以前,大多的棺材不下葬,沿着棺材砌白墙,盖瓦,似小屋状,称“浮厝”。此俗由来已久;据传南宋时,北方士民流离江南,死后停棺不葬,期望收复中原后回乡安葬,后相沿成俗。到明清以来,本地土地利用率高,农家为节约土地或无自有土地作葬身之地,因之停棺不葬,浮居于田间地头者更多。停棺年久,棺木腐朽,亲属乃收拾遗骨装入瓷甏(称骨殖甏)埋入土中。

    解放后,tèbié在成立人民公衽后,“浮厝”逐渐减少;一是国家不容许,有碍卫生,二来有了“葬身之地”,田间地头“浮厝”基本消失了。随着水利、道路的兴建、改造,所经之处及周边的坟茔都被迁拢一起,便把过去大户人家的风水地占了,见空安葬,自然地形成了坟茔。多少人家感谢政府,使祖宗有了安息地。现在要“深埋”,思想工作连在田家圩都开展不下去。田地是国家的,谁也无所谓;“刨祖坟”是大忤,谁都不去作忤逆子孙。大会小会开了几场,所有人都不吭声,逼急了应付一句;这些是要用手做的事,让谁动?

    还是万丰大队赵洪权有办法,他将大队“知青文宣队”组织了一支“移风易俗革命战斗队”,一面宣传发动,一面“限期‘整改’”;首先以阶级斗争开道,“铁帽子户”无论是否在坟茔,一律深埋,再就是党员干部带头,接下来是社员群众。凡自家不动的,就由“移风易俗革命战斗队”帮忙“整改”。政治热情是“知青”最典型的特征,在他们的思想里,参加“文革”即是效忠社会、效忠国家、效忠领袖,还和英雄主义、国家至上与社会责任感交织在一起。很难说那时的政治热情与现在的国家公民道德和义务之间有着多大的差别,因为不同的历史需要不同的公民,以及他们所呈献出来的道德和义务;反之不同的公民也将塑造不同的国家和社会。“知青”的祖宗又不在龙溪,毫无顾忌,帮忙“整改”时还作得有模有样地,燃烛、上香,可不是自己的祖宗,嘻嘻哈哈地闹一场。再听“知青”的祷告:“阿门,尘归尘,土归土。你已不食民间五谷,何必占公社一块土?阿弥陀佛!”

    社员们见动真格的了,“知青”又这般不伦不类地,生怕祖宗怪罪,晚上偷偷地焚香点烛,磕拜一番,自己动了起来。

    这一招很快在龙溪公社推行;许多大队都成立了“移风易俗革命战斗队”,有的雷厉风行,跃龙大队十天就完成了整个工作。有的口号震天却按兵不动,钱南薛支书把眼睛盯住些无主坟,“工作组”催了,便声势浩大地“整改”,在坟头召开现场会,一个生产队安排三五个人发言,十几个人一顿说,吃中饭了,下午几十人围着看,三二人动手,一天顶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