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2)那时的娱乐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那时的娱乐

    后来长大后常常会想起,那些年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增长而被迫要实行有计划的进行生育政策,其实因为信息娱乐缺乏多样xìng和可选择xìng,人们在年复一年的重复着rì出而作rì落而息的近乎于原生态的压抑生活中,xìng或许被不可避免的当做了娱乐和消遣的最佳选择,而近乎于无知的两xìng常识和少得可怜的避孕措施,再加之无休止的嘿咻,就难怪总是听妇女主任大咧咧的骂道“xxx你他娘的又违反政策了,赶紧到卫生院去处理了,尽快让你老婆去镇上计生站上环去”。//WWw.ops8.coM 免费电子书下载//

    不过对魏永记来说他那时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自然不会有这些烦恼,通常情况下人们都会有一种能力就是在沉闷中自娱自乐,也叫做“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没事总要给自己找个解闷子的办法不是吗?农村一般每五天就是一个集也叫圩,一般在周围几平方公里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来到集场上,购物或买卖东西,俗称“赶集”,魏永记最愿意去赶集不仅因为可以看到很多好玩的东西,当然偶尔也会买到如果手上有钱的话,更主要的是还可以去集场边的舅舅家喝羊汤、吃排骨,这或许也是他对这个“表舅”很亲的原因之一吧?

    最要命最上瘾的是在集场最东头的大槐树下围坐成一团的“说评书”的,这位“说评书”的是一个年约七十岁上下的老头,据说此人说了一辈子评书,以前一直以此为生,后来的“破四旧”及“全国山河一片红”、“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害人虫”的无产阶级特殊时期期间,不能幸免的被作为“四旧、大毒草-----”打倒在地,并在“背上踩上一脚让其永世不得翻身”,万幸的是没用等到永世,随着事件舵手的亲密战友--林副统帅驾鹤长眠于温都尔汗,统领全国各族人民意识形态的伟大领袖溘然与世长辞,指导制定人民群众艺术阵地“八大样板戏”的“现代版的法家吕后”和靠造反起家的王副主席等“四人集团”的土崩瓦解,一大批像这位评书老先生一样的民间艺人,重新从角落里走了出来,从“自留地”菜园子的地里、从粮仓后的墙角处、从吊铺的夹层中、从卧室的衣橱后的假壁墙内、从灶台后灶王爷神龛的后面----老艺人们拿出了皮影戏的影箱、一层层防cháo油纸包裹的皮影夹子、老说书人的三弦、破鼓、方条桌、折扇、醒木、还有拿空水缸蜡封的一出出的戏折子--------,一夜之间人们发现艺术草根的民间的艺术并没有消亡,只是转到了暗处的不被人们关注的角落里,只等chūn风吹过严寒走远了,“忽如一夜chūn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任何时候都要相信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压迫只能引发更大更多的反抗,即或当下隐而未发,剩下的只是时间和节点的问题。

    话说这位评书老先生,姓闫,人称“老闫头”,那叫一个慈眉善目鹤发童颜,颇有几分仙风道骨之飘逸,虽然说书时常年披洒的一件长袍马褂,都啧地看不出本来的颜sè来,一架破皮鼓外加长条桌一张、醒木一方、折扇一把、三弦一把就算全部家当了,先是唱一段三弦等人聚齐了,醒木一敲,折扇手中一拿这就算开始了,但这并不影响老先生的风采反而更显老人家的洒脱不羁,一缕长长的山羊胡子雪白雪白的,最长的都快耷拉到胸口了,狭长的眉毛也是灰白相间,满头长长的并不茂密甚至略显稀疏的银发,微风拂过随风飘扬,有时会有几缕飘洒到脸上,老人家只顾忙着也懒得捋顺,只是实在闹痒时将头向上轻轻一甩,那神态风采、那飘逸隽永的劲再加上他那沧桑浑厚的声音中滔滔涌出的千军万马、生死刹那、孤胆惊魂、盖世无双-----

    每每此时想方设法挤到前排席地而坐的魏永记拿手支棱着个大脑袋,痴痴地看着土堆台子上正口如悬河的老者,耳边萦绕着那厥苏轼的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shè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rì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shè天狼”。常会想词中所讲是否就如面前的老人这样呢?

    因为经年累月的逢“集”必泡在书摊上,不但熟悉好多段评书的演说,而且也算是无心栽柳的构建了其对整个中国历史的概念体系,rì后熟稔到信手拈来的典故也多得益如此;即便是后来上学后也是每到“赶集”时,约莫中午书场快开始了,偷偷从学校逃一节课再加上中午午休时间会非常充裕的听完老先生的一个“大活”,虽然后来学校和家里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在批评教育甚至棍棒加身后依然屡禁不止,后来看也没耽误多少学习,反而对历史的熟悉程度令老师和家长都没话说了,此事也就被睁一眼闭一眼的放过了。

    其中也曾出过令人电啼笑皆非的可笑之事,有一“莲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