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三十六章 无耻之徒(四)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吏部现在的格局很复杂,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分属不同的阵营,谁也不听谁的。

崔景荣本人是无党派,接替陈于廷出任左侍郎的徐兆奎是阉党,右侍郎蒋旭则是赵南星的亲信,是东林党。

徐兆奎是顾秉谦向魏忠贤推荐的,所以他只听顾秉谦的话,蒋旭是东林党在吏部的最后一颗硕果,算是为东林党在吏部撑了门面。

二者背后的势力都是崔景荣不想得罪的,但是,身为天官之首吏部尚书如果一点也不作为,那无疑是对皇帝龙恩最大的亵渎。所以,崔景荣想有所作为,他想做出点事来。眼前,便有一桩大事等着他办,那就是已经拖了又拖的京察。

自上任来,便有前后十几拨来京待察官员来询问京察什么时候开始,对此,崔景荣无言以答,因为他也不知道京察什么时候能开。他曾上疏问过皇帝,皇帝没有答复;他曾到内阁找过首辅顾秉谦,顾的回答则是“快了,快了…”

快了快了,这究竟是马上就办还是一句敷衍呢?

答案不言自明,没有内阁的支持,崔景荣有心无力。面对那些官员的诘问,他只能保持沉默。

可是,京察他能保持沉默,眼睁睁的看着杨涟等六君子身陷囫囵,惨遭酷刑,他却是无法再保持内心的平静。

当年,“齐楚浙”三党与东林党斗来斗去,崔景荣始终格守中立,从来不掺和进去,后来魏忠贤发迹,开始和东林党斗,他也不掺和,因为他认为大臣的本份在于安分守己,办好自己的事,不要去做与自己本职无关的事情,因为那些党争终归对国家没有好处。历朝党祸的教训难道还不够吗?

士大夫的尊严和节操,崔景荣一直坚持着,他不去媚附曾经如日中天的东林党,也不去为魏忠贤为虎作伥。可是,毕竟东林党的那些人和自己都是一脉,听说魏阉的爪牙袁大海借着皇帝的名义,百般折磨杨涟等人,他心中还是愤愤不平的。

对杨涟,崔景荣说不上有多好感,或者说多敬佩,但是杨涟前阵上的“二十四大罪疏”上有些条文他也是赞同的,就拿杨涟弹劾魏阉的第一条“敢为大奸大恶以乱政”来说,这条就无大错。因为太祖皇帝早就在宫门外树立过铁牌,上铸“内官不得干预朝政”八字!虽然这块铁碑被王振派人砸毁了,但这毕竟是太祖皇帝的遗诏,岂是说砸就砸的?

如今魏忠贤以皇帝为傀儡,以客氏为内主,以内阁为传声筒,以东厂大狱为私家监狱,旨从己出,搞的纲常废坏,社稷濒危,这样下去真要国将不国!

身为大明臣子,身为吏部尚书,难道我当真要袖手旁以观吗?

不行!

皇上既然用了我,我便要尽自己的本份!

念及于此,崔景荣“豁”的一声拍案而起,思虑片刻,提笔写了封信。

信是写给次辅魏广徽的,崔景荣在信中向魏广徽表达了自己要救杨魏六大臣的意思,劝魏广徽务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信写好后,右侍郎蒋旭正好进来,崔景荣不想让他误会自己和魏广徽有交,便客套两句,叫人把信送了出去,只字未提这事。

……………

“崔景荣与我素无交情,何以要写这封信的?也未听说他和东林党有什么交情啊?”

读完崔景荣的来信,魏广徽很是疑惑不解,也是颇感为难。构陷杨涟、魏大中等人,自己确实也在司礼监和袁大海一起出过策,但是自己的初衷只是借熊廷弼这个案子把杨涟他们的名声败坏掉,叫他们再也不可能东山再起,却是没有想过借此杀了他们。

但是现在已是骑虎难下,袁大海和王体乾、梁栋他们铁了心要处死杨涟他们,魏公公也拍了板,自己现在再去出面营救,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再说,恐怕自己也未必能救得了。袁大海马上就要成为魏忠贤的干女婿,又有王体乾和梁栋力撑,如今他一心要借杨涟他们更晋一层,如何能同意就此罢手?而且魏忠贤也必定会反对,说不得还会大骂自己一顿。

唉,这事棘手啊,自己出面,一会得罪魏忠贤,二会得罪袁大海和王体乾,想自己好不容易才挽回魏忠贤的信任和欢心,爬上这次辅的位置,眼看顾秉谦老得就快走不动了,这要是再节外生枝,自己仕途岂不是又要多生坎坷?

但转念又一想,崔景荣现掌吏部,吏部又是六部之首,权力极大,就连入阁的大学士也须由他推荐,今后用着他的地方还多着呢,要是就这般拒绝他,日后怕是会有麻烦?

权衡再三,魏广徽决定先给皇上写一封密信,以身为阁臣从不知有这样一份由内阁票拟的“五日一追比,完赃后送刑部拟罪”的御旨而感到不胜惊愕。接着他又说杨涟等人在今日虽是有罪之人,而昔日实为辅佐大臣,纵使赃私是真,也应发往刑部,若像现在逐日严审,死期将不远,这样做不但有违祖宗之制,而且会引起朝政日乱,与古代明君的做法大不同也!

写完密揭后,魏广徽又独自一人坐了许久,这才拿定决心,叫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