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作品相关 读者作品——再见了,故乡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又坐上了去往远方的列车,又要离开我的家乡了,坐在列车上,望着车窗外,我真的舍不得离开,故乡啊,我该给谁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每当我读起《诗经》的这个开篇时,脑海中便有一副画着蒹葭、画着白露、画着水、画着伊人的淡淡的水墨画,仿佛梦回萦绕,自己也置身于画中,寻找那个风拂白衣,若隐若现于蒹葭之中的伊人。也许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有着相同的感觉,但你知道吗,《诗经》描写的这个美丽的地方在哪?正在我的家乡,韩城东边那美丽的黄河湿地里,我经常去那里,无数条细细的河水穿梭于绿油油一望无际的蒹葭之中,若置身于其中,想着曾经在这里停留过的那个伊人,便仿佛置身与历史之中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就这一首诗,足已注定了两千年来这片土地的凄美,也许只有这片土地,才能生养育出如此的动人,如此的让人辗转反侧的伊人……

发生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四大悲剧之一的《赵氏孤儿》,你可曾听否?那个为了抚养死去恩人的儿子而不惜忍受冤屈,忍受二十年来被人指责为苟且偷生的程婴,那个为了孤儿甘愿赴死的公孙午臼,以及那个为报父仇,忍辱负重的赵武,他们死后,都葬在里这片土地!那高高屹立于山岗之上的“三义墓”,注定了两千年来这片土地对忠义的向往……

当一件件王侯生前使用过的金银壁玉,精美的青铜礼器从承载了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黄土里出土出来时,当战国梁国的国都选建在这片土地上时,当汉武帝为他的母亲在这片土地上大兴土木,建造那无比宏伟的离宫——扶荔宫时,就注定了两千年来这片土地的辉煌与雄壮……

“意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圣司马迁诞出生在这片土地,“迁生龙门,少尝耕牧于河山之阳。”当不畏权归,客观记录中华民族三千年成长史的司马迁,将这片土地冠以“河山之阳”时,足以看出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史记》中记载发生在这片土地的历史事件多达几十件:大禹凿龙门,秦魏少梁战役,魏长城修建,孟姜女哭长城,孔子弟子在韩设堂讲学,汉朝修建上林苑……每一件事都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星,足以见证这片土地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地位,无怪乎后人将这片土地敬称为“文史之乡”……

十五世纪中国最典型的四合院村落——党家村,明清时代保存最完好的城市建筑群——金城,中国西北地区最完整的元代孔庙建筑群——文庙……这一座座、一群群保存完好的古代地面筑,无不诉说着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的富有以及对文化的追求!据史料记载,古代从这片土地走出的状元举人达八十多人,以至于现在那街头巷角依然流传着这样古老的童谣:“朝中官员一半陕,陕西官员一半韩”……太多的故事,太多的美景,是那么的吸引人,然而我只能拨开历史的烟云,窥探一点点这片土地的神秘。我还想知道的更多,知道更多关于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的秘密,可是我,又要走了,这让我如何舍得?

我必须走了,去追逐另一个梦……看着列车窗外,这片渐渐远离的土地,只能默默的发呆,无奈的发呆……

再见了,故乡。真想轻轻的扫点儿兵马俑肩上的土,捡一两片藏在这片土地里的秦砖汉瓦,带在我身上,随我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