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一三八、后院起烟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晌午十分,兰州府衙外就游走着想知道发生了何事的百姓。刚刚那个传讯兵没有来多长时间,兰州府衙突然之间戒备森严,更让人奇怪的是,原本在府衙内当差的衙役全部被赶到外面值守,而在里面的,竟是些从来没有见过的生面孔。

        当然这都是多嘴的衙役们说的,实际上,他们都得到了上头的封口令,严令他们不准将今天看到的任何事情泄露半句。

        本来挺晴朗的天气,突然开始刮起还有些闷热的风,这让兰州的百姓有些奇怪,怎么这天说变就变,事先一点征兆也没有。

        同样的,李治也在思索同一件事情,只不过他想的,确是长安城的那一片天。

        事情变化的太快,就连他,也有些措手不及。

        上午的时候,他还在与护卫这些军需来到兰州的士兵们交流,还嚷着让手下的人去找那个突然不见了的周仙,可如今,就因为一封奏章,他就已经坐立不安了。

        皇上是应该镇定自若的没有错,可只有当一件事情发生了的事情,当皇帝的没有办法沉着。

        走了两步,亲手将窗子关了,看不见窗外的眼光,让他松了一口气,可转眼看见桌上放着的奏章,他的心,又开始沉重起来。

        写奏章的人,李治很熟悉,正是大理寺卿唐临,这个为大唐李家守了十几年长安城的长安父母官。而李治几乎相信奏章的可靠性,还因为唐临的年龄。

        时近六十的唐临,似乎没有必要和皇上开这样一个天大的玩笑。

        “难道说,我做了这么多,历史竟然还没有改变吗?”

        李治有些慌张,他不记得别的,但清楚的记得,就是这一年,长孙无忌被构陷谋反而客死异乡。而这一年,也成了唐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死伤的初唐遗臣,最多。

        唐临的奏章上简明扼要的将李治离京这段时间长安的总体状况做了一个总结,当然,这是他的工作。而在后面,唐临用非常委婉的语气奉劝皇上,还是早早回京,西边毕竟远离京师,又是边陲之地,而唐临更是着重的劝诫皇上,甘州去得,兰州去得,唯凉州,去不得。

        唐临说的模糊,可李治并不是一个糊涂的人,虽然他不需要记住大唐所有官员的名字,也不需要特意去了解他们官员,可对于一些他必须知道的官员,李治从来都没有放松过。譬如凉州的赵持满。

        赵持满的为人,也如同其他刺史一样,李治并不清楚,可他却知道,这赵持满与长孙一家,关系匪浅。这里里外外的裙带关系,让赵持满成了李治眼中的重点目标。而他出任凉州刺史,李治也格外留意了许久。只是这些年来,李治已经对长孙无忌放下心来,所以才忽略了像赵持满这样的人,可如今唐临远在京城,却千里送信告诫,到底是何意?

        李治真的有些不敢相信他长孙一族事到如今还敢在有丝毫的野心,还是如同历史上那样,有人开始构陷长孙一族,想让这永徽十年的大唐,绝了长孙这一姓氏!

        如今李治身在兰州,周身可以说是没有几个能够信得过的人,当然,这里的信得过,并不是指手下的忠诚,而是手下的谋略和与李治的亲密程度。

        即使是平常的朝廷琐事,皇帝也是有些与这位大臣讲,有些则与那位大臣讨论。可如果牵扯到谋反两个字,能给皇上意见的人,还真没有几个。

        如今不同往日,当初争夺帝位之时,李治皇位未稳,说的明白些,还不是皇帝。所以很多人在选择阵营的时候就比较明了简单,而谁是朋友,谁是敌人,也一目了然。可如今称帝十年,还有人对帝位心存觊觎,那就不是当初仅仅争储那么简单了。

        其实说明了,就是一句话,打江山的时候,出力的,都是功臣,坐江上的,出力的,则不一定能功成名就。

        李治并不是担心自己的帝位不保,就算他不能掌控大唐四十五万府兵,就算他不能命令十万御林军,李治还是没有丝毫的担心。在大唐,他不仅仅是一个皇帝那么简单,要知道,在一个皇帝背后,代表的只一方百姓。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今大唐的百姓,无论是读过书的,还是一辈子都在土地上打滚的,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当今的皇上给了他当今的生活。

        若说起收买人心,在大唐,还真没有几个能比得上李治的。

        不是说大唐的人傻,实际上李治所认识的人当中,没有一个是傻瓜,李治并不比他们聪明。可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