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七十二章 无敌之弩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一声令下,眨眼的工夫,弩手们已经将左脚踏进了弩臂上的铁制“干镫”内,戴着半截兽皮手套的双手,用力拉起弓弦,使弩弦充分伸张开来,并卡在弩机上。

        下一刻,辅兵递过来的第一组五支箭匣,已经被迅速安装在弩机的箭槽上。弩手们根本就不须瞄准,迅速扳动弩机,五只利箭以迅雷不及眼耳之势,脱弦而去,楠木制成的箭靶立刻被射成马蜂窝。

        踩镫,拉弦,上箭匣,扣弩机……弩手们和辅兵们机械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连续不断地向箭靶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神臂弩手的标准编制为一组三人,一名专职辅兵,他的职责是,不断地替正驽手提供打击敌人的箭匣。

        正弩手的左后侧也站了一名手持神臂弓的副弩手,当正驽手体力不支之时,可以及时顶上去,不间断地发起攻击。

        在杨烈看来,这种特制的神臂弓简直精妙绝伦,堪称冷兵器时代的轻型机关枪。

        可是,能够精准射击的驽手十分稀少,即使是弩队里面,也不过几十个人罢了。当然了,杨烈对于弩手也没有做出精度上面的太多要求。

        训练出一名熟练射击的驽手,要花费至少三个月的时间。而且弩手也仅能熟练的踏弓射击而已,根本谈不上精度瞄准。这种神臂弓虽然算不上高速射击,但是由于其可以一次性发射五支箭,在同等的时间内射出的利箭并不比长弓手少,威力更是大得惊人。

        特制的神臂弓在二百步以内,射穿箭靶就象喝杯白开水似的轻松至极,而且覆盖的面积比单弓宽广了许多,依然可以达到密集远程打击的目的。

        “少清不愧为存中大人的长孙,真乃天助我也!”杨烈爱怜地望着立在身边的沈继文,由衷地赞叹道。

        没错,亲传弟子沈继文就是沈括的嫡亲长孙,一向重视军事科技的杨烈如虎添翼。

        沈继文矜持地一笑:“恩师大人,弟子不过是依着葫芦画瓢罢了。这些奇巧淫技,在家祖传下来的《梦溪笔谈》里,记载得十分详细。”杨烈规定,心社弟子一律保持原有的称呼,恩师或是山长。

        心社就是他的黄埔基地,与那所举世闻名的军校有所不同,他的子弟都是读书人。如果不是年代悬殊太过久远,怕人们难以接受,杨烈恨不得弟子们都称他为校长才好。

        杨烈伸手拍了拍沈继文的肩膀,随口道:“军器监就交给你了。”沈继文欢喜不已,好半天都说不出半句话,一张俊脸涨得通红一片。

        “弟子何德何能……”沈继文想说几句推辞的话。

        杨烈冷着脸插话道:“不必多言。军中无小事,勿要辜负了为师的一番心意才好!”同时,他提醒沈继文,所有的兵器上都必须刻有监造官的姓名,如有质量问题,即刻捉拿斩首。

        在沈继文的主持下,虎啸军使用的神臂弓与宋军所用的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其中的奥妙确实很多!

        首先是使用了风羽铁木箭。如果完全是木箭,因为箭体太轻,在几百米的距离上,对于披甲的敌人没有太大的杀伤力。所以这种箭的前半段为铁矢,后半段为嵌进去木杆。

        工匠们在箭尾安羽处剔空两边,利用凹进空槽的气流保持箭在飞行中的稳定性。即使按照现代空气动力学原理,这种设计也极为科学合理。

        其次,则在箭匣底部加附磁石,铁木箭就会被吸附在箭匣上。解决了神臂弩向上仰射时弩身倾角大于90度,箭匣里的箭矢就会脱离箭槽,倒向反方向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张弩向下俯射时箭支滑落的问题。

        另外,因为在弩槽下部加装了两条凹槽,使箭匣能够很容易地安装,并且固定在弩槽上,这就解决了快速连续供箭问题,使神臂弓连续发射变成了现实。

        敌人的骑兵发起冲锋,普通蒙古马的冲锋时速约为35公里/小时,换算下来,就是9。7米每秒,冲过四百米的时间约为41秒左右。

        这么短的时间里,最精锐的宋军弩手发起攻击时,顶多只能有四次射击的机会,而虎啸军的弩手至少可以发射八次,平均下来五秒钟发射一次。

        不算辅兵,弓弩队一共一千七百名正副弩手。攻击时,一轮齐射就要射出四千二百五十支箭。八轮射击下来,就是六万八千多支,这种打击密度实在是太可怕了!

        这不是杨烈计算出来的数据,而是在他的提示下,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999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