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324节南北呼应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夏小兄弟,不知道你在南洋杀过多少人

    “不多,实在不多,可惜了。现在到处都要人力,那帮南洋猴子虽然懒了点,但是还能派上些用处,那些参议员都是有身家的,不允许再屠杀土著,哎。”

    吴禄贞对夏才林的经历很是好奇,短短的两个时辰,叛乱便已经平息,本来他的意思是将几个主谋拿下了事,攻打北京需要兵力,谁知夏才林杀顺了手,将非嫡系的一千多人全部击毙,其余人全部打散整编,不负杀人王的名号。

    不过他并没有异议,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事,攻打北京这样的大事确实要慎之又慎,不能内部出了问题。

    这次也是个契机,彻底的整合第六镇,将夏才林手下的一千多人仍旧补入第六镇的编制,对外则宣称兵变已经平息,少数几个元凶伏诛。

    “这些人乘乱劫掠乡里,为患地方,与我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为什么不杀?”

    夏才林坚决的说道,虽然冷酷无情,但是吴禄贞正欣赏他的这种坚

    。

    “我们攻打北京,不以能否攻入城内为前提,而是要尽最大可能的消灭北洋军的有生力量,如果我们攻占北京,即便蓝协统与张统制能够从旁襄助,但凡京不是我们的根基之处,必有隐患。而北洋军可以从四面八方而来,如此内外勾连。我们占据北京反而是祸事。

    南方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兵力从速援助我们,所以,我们北上的最大目标就是消灭袁世凯所仰仗的北洋军。”

    “这个军事集团有着他们的固定利益,与我们的利益是有矛盾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怀柔,而是要下定决心狠狠的打,往死里打。消灭对手越多越好,我们对北方的控制也就越容易。”

    本来两人意见一致,那就是突袭北京,与蓝天蔚、张绍曾会师于丰台,然后集中主力攻破北京,占据中枢,逼迫清帝退位。

    但是从这次叛敌的规模来看,心怀二心的人太多了,让吴禄贞心寒,就连手下的协统也想着要他的命来讨好袁世凯,那么蓝失蔚与张绍曾手下的军队呢?他们可是百分百的支持革命,毫无二心,不会在关键时刻插上一刀?

    袁世凯对北洋军是下过本钱的,也花了大量的心血,为了显示新军队与旧军队的不同,同时也为了培植个人势力,培养官兵绝对服从的意识,袁世凯一改旧军队吃空额。克扣军饷的劣习。每次发饷他都亲自监督营官,把军饷足额发到士兵手中。他经常深入各营,接近下级军官和士兵,对各级军官和幕僚。甚至棚头,几乎都能叫出名字,并了解他们的性格和优缺点,以便用其所长。

    所以,北洋军中许多人只知道有袁世凯,不知道有满清朝廷,只知道为袁世凯效忠,袁世凯便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加上北洋军本身薪饷与待遇是全国最好的,这是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大部分人都很知足,不想有人来破坏,所以,不管是铁了心的跟着袁世凯北洋集团混的各层军官也好,还是底层的许多当兵的,不会是彻底的革命者。

    当初吴禄贞到滦州,张绍曾正好借重他的威望来加强廿镇官兵内部的团结,请他向全体将士讲话,他于是发表了一篇动人的演说。他分析革命大势,讲述古往今来成大功立大业的故事,然后宣布他的计划,他说:“荫昌已经领清兵南征武昌,北京城内空虚,各位如果愿意听从我的话,我们这时高举义旗。掩袭北京,必可兵不血刃,然后接靖士兵,变易帝制,传技东南,释甲寝兵,开天辟地的大事业由此而定,何必谈什么君主立宪。”

    那时候他本以为自己的晓以大义让第廿镇中革命形势大好,于是先电奏清廷,说是他的宣抚工作已收了效,使北京对沫州兵变松弛了戒备,同时沫州方面则积极部署。以潦州张绍曾的廿镇为第一军,奉天蓝天蔚的第二混成协为第二军,新屯卢永祥的第三镇为第三军;三军同时发动,会师丰台,以逼北京。这个计划本有成功的希望,不料廿镇中有人对革命无信心,驰往北京告变。清廷乃密调澡州火车来北京,以阻止廿镇运兵。同时因山西独立。于是派吴禄贞为山西巡抚,调第六镇的一部分军队由石家庄进攻娘子关。

    不过,他跟阎锡山会晤之后。反而找到了更加清晰的脉络,又有夏才林的从旁建议,他的思路越来越开阔起来。

    “不错,我们三路齐发,清廷必然惊恐,袁世凯必定会调集北洋军勤王,我们便围城打援,以优势兵力吃掉各路北洋军。”

    眼下第六镇大事乙定,跟随他北上的,都是嫡系,这样的话,战力可以尽最大能力发挥,不用再防备叛徒。

    “蓝统制他们那边的军械有没有到位?”

    这次第廿镇与第二混成协并不像现在的第六镇一样,内部还是有隐患,只能依靠给嫡系配齐精良南械,增加战力。

    “早就到位了,当初李先生在关外囤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