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543节我们来了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二际卜,李秉衡并不想苏俄讨早的开始五年计划,所以洲出训谓的工业援助是留下许多后门的。

    关于工业援助的条款很快就得到了通过。毕竟对双方都有好处。

    同时,关于共同开发环里海油气资源以及外高加索矿产资源的协议,也很快就拟订。

    中方又提出了一个附加条款小那就是允许中国矿业公司在苏俄境内得到自由勘测与开采权,并且没有期限限制。

    经过双方的激烈争论,最后达成了妥协,在除铁矿石以外的资源开采上加以限制,而中国可以在铁矿石勘测与开采上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这当然是李秉衡所最为希望的,有了提前在俄罗斯的铁矿石布局,将来即便没有办法在澳大利亚达到预期目的。也能有所缓冲。

    口月口日,李秉衡与徐锡麟抵达伦敦的时候,得到了一个坏消息。

    保加利亚签订了停战协议。退出了战争。这个并不强大的国家,只是凭借着一腔野心在战斗,结果它一无所获。所收获的,只是无数的伤亡数字以及经济损失,还有,它丧失了一个国家崛起的前途。

    坏消息总是接踵而来,土耳其节节败退。保加利亚退出战争,而奥匈帝国。显然也疲态尽显了。

    秋天的时候,奥匈军在德国人的催促下,发动了一场两路钳形攻势:一路由康拉德指挥的第旧和第。集团军从特伦蒂诺进攻;另一路由博罗维克7冯?博伊纳指挥的集团军群沿皮亚韦河进攻,目标是维罗纳、维琴察和帕多瓦等重要铁路枢纽。

    这次攻势在发动之前就注定要失败,双方的兵力相当一一奥匈约的个师(其中许多师不满员)对意大利的约个师和协约国其他国家的6个师。

    奥匈火炮稍多,协约国的飞机稍多,但是意军占有内线阵地和良好交通条件的优势,而奥匈军防线大部在山地。无法及时转移预备队。

    因此,他们退而求其次:不是造成两路中的一路拥有压倒的兵力优势,而是将预备队平分给康拉德和博罗维克。以致两路都没有足够的兵力。

    在夏秋两季剩下的时间里,迫亚斯精心准备对倒霉的奥匈军发动一次进攻。协约国在法国的数次反攻碍手最终刺激他采取行动。

    进入口月后,意大利军队以及协约国联军开始了更为猛烈的一轮攻势。奥匈军则生病、厌战、不满员而且兵力分散,配置在他们当面意大利战线上的是两个捷克斯洛伐克师,该师由曾在奥匈帝国陆军中服役的逃兵和志愿当俘虏的人组成。

    要不是当初中国帮助奥匈帝国得到了数个师的战俘重新组建的部队,不然的话意大利早就夺回失地,开始反攻了。

    在国内,奥匈帝国正在分崩离析,人民忍饥挨饿,情绪消沉,卡尔皇帝对他那庞大的多民族帝国作出的政治上的让步太迟也太少,他宣布的“联邦制国家”胎死腹中。

    在君士坦丁堡的时候,李秉衡就知道,协约国会来上一场盛大的表演,来欢迎他的到来。

    这是在警告他,协约国离胜利并不遥远。欧州不欢迎他们的示威。

    “现在奥匈帝国的希望在于防守住皮亚韦河,否则的话,他们在这里遭受失败,必定会导致后卖弄的山地阵地没有呼应阵地。到时候,协约国集中重兵在某处发起总攻,打开缺口,奥匈军必定会全线土崩瓦解,只能选择退集伊松佐河彼岸。甚至是直到卡尔尼施山。然后,协约国就能海路并进,攻击奥匈帝国要地,到时候。约瑟夫二世想要不投降都难了。”

    李秉衡与徐锡麟等人凑在了地图上面。仔细地研究着欧洲的战局。

    徐锡麟点头说道:“是啊。德国人兵力不足,从没有办法大力援助奥匈帝国就能够看出,他们重视奥匈帝国这个屏障,可是,他们无能为力了。”

    他迟疑着。抬起头问道:“光华,你估计同盟国还能坚持多久?”

    似乎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现在协约国海军进入了黑海,同盟国补给断绝是早晚的事情,只能凭借着占领土地上的出产来供给战争。

    加上保加利亚投向,土耳其与奥匈帝国各自为战,德国也是无力回天了。“幸好现在是冬天了,马上就是圣诞节。双方都会休战,度过寒冬,避免更大的损失。可是,协约国不会给同盟国过多的喘息时间的。只怕一开春,协约国就会全线总攻。我认为,不出三个月,奥匈帝国与土耳其都会投降,再有三个月,德国也差不多了。”

    在场的人都打心底里倾向于德国,毕竟当初从德国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帮助。十分不愿意看到厌恶的英法击败德国。

    等会会有一场晚宴,英国王室与政治首脑将会招待李秉衡与徐锡麟等人。

    但是眼下众人都没有心思去享受这种欢迎,毕竟这次来访英国,是想在《马尼拉和约》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yb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