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四百六十二章 天真的朱允炆 中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方孝孺相貌方正,仪表堂堂,四十上下的年纪,因为喜欢读书的缘故,一点也不显老,气质内敛,一言一行都携带着书卷清气,观此人外形便真应了那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

    师从大儒宋濂,方孝孺也跟着名动天下,但他却是个没有参加过科举的教书先生,蜀王听说过方孝孺的贤名,聘请他当蜀世子的老师,也只是个九品小官。

    哪怕方孝孺没有功名在身,哪怕蜀王世子没有好老师教导,都按捺不住朱允炆仰慕已久的粉丝心情,尽管郑沂百般阻拦,不惜用告老还乡劝谏,朱允炆也没有丝毫动摇过召方孝孺入京伴驾的打算。

    这不,郑沂前脚刚离开京城,后脚方孝孺便被“一心为皇帝表弟着想”的李景隆遣人带来了京城。

    朱允炆见到方孝孺那叫一个欢喜,尤其这位希直先生还有如此出众的形貌!

    朱允炆直感盛名之下无虚士!他不顾旁人的劝阻,将方孝孺破格提拔为翰林侍讲,每日伴驾讲座,让方孝孺为其讲解书本上的难题。

    对于方孝孺的礼遇还不仅如此,朱允炆还让方孝孺担任了修撰《太祖实录》以及《类要》的总编纂人,他也不管方孝孺这些年是个一门心思研究书本,研究备课的老师,每逢朝廷重大事项的议决,朱允炆都要询问方孝孺的意见。

    所以此次廷议,朱允炆照例宣方孝孺与会,也不管方孝孺这个藩王府上的教书先生,一跃步入权力核心圈,给殿内这些大臣造成多大的冲击。

    方孝孺本来还很惶恐,自觉没有施政经验,不敢随意乱提意见,但是再如何谦恭的人,碰到一个疯狂追星的粉丝,一个每天都在左右的粉丝,一个每天都让你提意见的粉丝,也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膨胀。

    尤其这个疯狂的粉丝还是当今天子,谁能不膨胀一下?

    试想皇帝让你试试,哪位大臣敢不让你试?哪位大臣敢说你的意见不好?

    郑沂这样正直的大臣还是比较少见的。

    哪怕你的施政手段很是稚嫩,很理想主义,但只要是你的出发点全是好的,是皇帝与朝廷考虑的,大家也就能忍则忍。

    所以,即便方孝孺一些意见有不对、不合时宜的地方,也没有人会站来随意指摘。毕竟,指摘方孝孺,不就是指摘他身后的皇帝吗?

    这可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何况方孝孺确实算是个君子,君子起码不会像那些个锦衣卫一样来故意害你。

    稚嫩一些便稚嫩一些吧,反正危及不了天下,只要不太过份,由着你们君臣胡来又能怎么样?这便是绝大部分朝臣的心声。

    可惜的是,朝臣们并不知道君子的危害也是很大的,有时候也会危及到江山社稷,尤其是在所有人都不肯站来指明的情况下。

    君子也一样会膨胀,并且膨胀起来的速度往往比坏人快上几倍,毕竟坏人知道自己干的是坏事,是不能见光的,没见光之前当然要小心谨慎一些,哪里敢随便膨胀?唯恐引起旁人的注意,不能让自己一直逍遥祸害下去。

    君子可不会担心这一点。他们往往认为自己干的事情是正义的,是没有私心的,是舍己为人的,是为天下人考虑的!

    要是这个君子的建议,从没有受到过旁人的劝阻,从没有接到过不同的意见,还能三省吾身,还能反省自察吗?

    不!不能!他也会膨胀,他膨胀起来比坏人厉害无数倍,他会认为他一定是对的,他的办法都是能治家平天下的!

    眼前这位大儒方孝孺便是如此,他早以在心中发过重誓,他要用一生来报答朱允炆的知遇之恩!

    跟黄子澄一样,方孝儒也有一种莫名的亢奋之感,他眼中只有皇帝与大明天下,哪里还有什么职位高低,资历前后。

    此刻,他否定起暴昭这个刑部尚书来是如此的大义凛然,如此的一身正气。只见他拱手道:“暴大人,汝南王以子告父,此乃大不孝!他告发其父之举,也不是忠于朝廷,无非是为了周王的爵位而已!如此不忠不孝之人,朝廷怎能予以嘉奖?按大明律,当诛!姑念他举报有功,罪减一等,当一并削爵发配!”

    暴昭听了,眉头微皱,却是默然不语。

    在他心中,方孝孺虽然名气甚大,却是个刚入朝堂的中级官吏,自己堂堂刑部尚书,岂能与他争辩?争辩起来无论对错,传扬出去对他暴昭来说都是个笑话。

    郭英终于出来说话了,他拱手对朱允炆道:“陛下,微臣赞同暴大人的意见。汝南王告发其父,正是对朝廷、对陛下忠心的表现,如何能说是不忠呢?有功之人也要一并处罚,是为赏罚不明,岂不会受人诟病!?微臣认为,朝廷应当一方面赞赏汝南王的忠心,另一方面谕明其告父之不孝,对其不恩不赏,一如从前。”

    郭英这话,是必须要说的,他是武定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