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人才
事实上,郭修竹郭老爷和王戈一路上并没有谈到多少朝廷上的事,连郭老爷和黄子澄有关系,都是王戈偶然间听到他和管家说事时得知。
虽说王戈救了郭老爷的命,但郭老爷为人谨慎,并不会说太多朝堂之事,估计也认为王戈根本不懂那些事,懒得和他谈论。
所以王戈连郭修竹和黄子澄之间具体的关系,都是后来回到青州后,让沈平帮他查到的。
但这时候他需要有一个对未来时局判断的借口,从郭修竹这得到消息,是最好的理由了。
燕王和道衍自然有东宫的消息来源,也自然知道,皇太孙朱允炆对黄子澄几乎是言听计从,十分地信任和重视。
“若是要削藩,那‘以待事变’,岂不是坐以待毙?”道衍问道。
王戈一直在用余光观察着道衍和燕王的神情表现,特别是他在说出几个意见的时候。以两两人的表现来看,他们应当是本就已有定计,而且和王戈的判断相差不远。
“皇太孙受黄子澄等人的影响,一向亲近文臣,行事重礼法。若要削藩,亦要行之有理、有名。诸王中,多有在封地行事跋扈、横行不法者,在民间多有恶名,而殿下却是诸王中贤名最著,功勋最大的。不动其他藩王,先动殿下,显然不是皇太孙、黄子澄的行事风格。”
王戈徐徐解释道:“当皇太孙开始大肆削藩,令诸王人人自危的时候,便是殿下机会到来的时候。”
道衍和燕王都没有再细问下去了,事实上能聊到这里,已经是让他们十分意外了,毕竟如今这个时代,皇权威严,深入人心,即便是效忠王府的密探,大多时候也都十分谨慎,担心乱说话惹了祸,或是触犯到了燕王的禁忌等等。王戈这些话,却已经基本是一副确定了燕王要zào fǎn,要当皇帝,绝不肯甘心做一世燕王,一切判断都是以争皇位为前提,斩钉截铁,没有一丝怀疑。
离开书房,被人带着回到自己休息的房间后,王戈暗松了口气,今天的应对应该还算可以。
他之所以敢说得这么露骨和直接,就是因为他十分清楚燕王要争皇位的想法是非常坚定的,而旁边的道衍更是燕王夺位的最大支持者,和他们两个说话,用不着太过委婉,直接点地说就行了。
反正他现在的身份,是燕王密探,和他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自己人,本身就容易让他们信任。
其实他连从北平起兵后,如何一路南下,走什么路线,通过什么方式,奔袭金陵的路线,都已经在脑子里计划过好多遍了。上次他从山西回来,特意往北平拐了一遭,就是为了再多熟悉一遍地形路线。
不过既然道衍和燕王没有问更多的细节,他也不会画蛇添足地说太多。王戈知道,对老板而言,下属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是好事,但太过主动,太过有自己的想法,却会让人担心了。特别是这种“zào fǎn夺位”的“项目”,梢一不注意,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书房中,让王戈离开后,道衍和燕王却留了下来,继续相谈。
“老师果然慧眼识英才,这王戈只当一个探子,着实是太屈才了。”朱棣显然对王戈的表现非常满意。
王戈对时局的很多判断,都和他与道衍讨论的结果相符,而像对黄子澄、皇太孙朱允炆的一些推断,更是有理有据,十分独到。
道衍也点头说道:“此子当初年纪尚幼时,便是整个山谷中,最聪明的孩童。几乎所有教过他的人,都对他赞不绝口。除了练武上身体天赋一般外,其他的都是上上之选。”
朱棣沉吟道:“或者,把他调到北平来,以便让他更好地发挥才干?”
“那倒不必,纵观王戈这几年所为,可见其对情报信息十分重视,所到之处,都是广铺眼线,收集消息。也正是因为消息灵通,才总能顺时局而动,利用大势,将事情做成,获得利益。让他留在北平,暂时未必能有什么大用。”
“老师所言甚是。”朱棣说着,又想起什么,看向道衍道:“老师似乎对他,还有些其他看法?”
“此子看似恭顺谦和,但实则内心极有傲气,当初在山谷时,他一向是能不跪就绝不下跪,行事风格也一向极为独立,并不依靠他人。”
“老师的意思是?”
“这样的人,有能力,有大志,有野心,但未必足够忠诚。”道衍说道,“殿下即便要重用,也需要用些手段,才能让他感恩念情,死心塌地。”
王戈自然不知道,他走后道衍会给他这么个评价,就差没说他“脑后有反骨”,要重点关注不能太放任了。
一夜无话,旅途劳顿的王戈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来。
<
手机支付宝搜索
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
¥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