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不如速速归去
王戈这些年来经营得最好的地方并不在京师一带,而是环绕着北平的山东、山西等地,一旦燕王起事,王戈可以发动这些地方的内应,不仅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影响这些地方卫所官军的战力,还可以帮助燕军攻城略地、提供粮草。
不过这次王戈并不打算发动自己的准备,一来是现在的燕王暂时不需要,二来是一旦发动了内应就不再是内应,转到了明面,只有一次性的作用,而现在显然还未到时机。
道衍和尚让王戈去京师打探消息,王戈带着汪玲珑自然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他没有戴上“王平安”的人皮面具,只是略作了些易容。
虽然朱元璋的遗诏说得很清楚,诸王都老实待在封地,不得奔丧。但事实上,除了燕王朱棣外,其他还有诸多藩王都离开了封地,要入京奔丧,其中也包括青州的齐王朱榑。
基本上只要对皇位有那么一点孝想的藩王,都会屁颠颠地带上亲信人马往京师奔丧。反倒是诸藩王中实力能排名前列的晋王,因为老晋王几个月前刚刚病薨,新晋王朱济熺袭藩不久,反倒是十分规矩地待在自己的封地,没有动屁股。
面对这种情况,建文朝廷自然在如临大敌,在长江南岸布置重兵。此时新帝登基,不论是朝中还是军中,都多的是想在新帝面前表现、留印象的人,加上犒赏三军,大赦天下,军中士气正是最盛之时。
如果真打起来,怕是京营里的将官兵士比那些藩王还要高兴,这可是立大功的机会。
而且通过尹少亭的“通风报信”,王戈也知道了现在散落全国各地的锦衣卫、大内密探,全都在积极地往京城传递消息,从北到南,诸位藩王的动向,都早早地汇报到了京城。毫无疑问,他们也希望能在新帝心中占据一席之地,能够在建文朝重新得到重用。他们没有王戈的“天眼”,自然不会知道,未来的建文朝,锦衣卫愈加的江河日下,信重文臣的建文帝,对他们这些“探子”、“鹰犬走狗”,有着本能的厌恶。
所以这段时间,别看建文帝刚刚登基,似乎还不太稳,没有完全掌控天下,立下帝威,但实际上靠着他爷爷朱元璋这些年的扶持造势,现在不论是哪位藩王,都没法真正撼动他的帝位。相反,诸王之间反而会互相牵制,别说形成合力,不互相攻击就算不错了。若是自己无法当皇帝,与其让其他兄弟登上帝位,还不如继续让这侄子当皇帝呢。
王戈带着汪玲珑在京师一地四下转悠了两日,远远地观察了京营军队驻扎的情况,也没有进京城,打听了些消息后,就直接和已经到达淮安府的燕王大部队汇合。
王戈没有见到燕王,只是将自己所见所得告诉了道衍和尚。
“依你之见,殿下此行,可有机会?”在临时扎起的营帐中,道衍听了王戈汇报完所打探的消息后,没做评价,反是问起了他自己的看法。
对道衍这种不怎么表露自己态度,总是探询他人态度的习惯,王戈也早就习惯了。他直接说道:“此行难有结果,不如速速归去,另待良机。”
此时营帐里只有他们两人,外面也没有守卫,不虞被人听到,他也不需要太过婉转。他相信走到这里了,大概局势如何,不论是燕王还是道衍,都大概能够有点基础的判断。若是连这点判断都没有,历史上他们也没法成功掀翻建文帝上位了。
“哦?何以见得?”
虽然道衍依旧是一副淡漠的表情和语气,但王戈却还是听出了他的兴趣,显然他也已经认同了自己的判断,否则的话,根本不会有这句追问,直接就是打发自己离开了。
“建文此时对诸王报有戒心,必然全神戒备,京师之地遍布京营重兵防卫,又有先帝遗诏大义名分,强攻几无胜算。若诸王执意进京,恐怕只有孤身或带少量随从才有可能,届时必然全程为人严密监视看管,能做什么尚且不说,能否全身而退,返回封地,都是疑问。”
王戈说的其实不是什么难理解的深理,只要是掌握了他所提供的那些情报,冷静看待,自然而然就应该得出这样的判断。
但道衍听了这话,却是难得地露出了赞许的表情,点头道:“此时此地还能有此清醒判断,我果然没有看错人。”
王戈这才意识到,原来燕王麾下,或者说很多意在皇位的藩王部下,在得知朱元璋的死讯后,都是觉得最佳的起事时机已经到来,都是觉得现在就是唯一也是最好的机会,筹谋许久,终于可以发动,到了京师附近,满脑子都是从龙之功。即便意识到现在朝廷方面必然严加防范,也下意识地想要趟险一搏。
这种时候,王戈这种十分客观冷静的判断,反倒是异数了。
“在你之前半日,新皇的使者带敕符入营,命殿下即刻归国。若殿下执意要进京
手机支付宝搜索
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
¥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