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四十四章、知己?知己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来通知“酱油瓶”大爷死讯的,是他救过的那把“绕梁”。

    绕梁依旧是那副淡然的样子,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从某种角度来说,经过了是是非非的绕梁,确实也和“香自苦寒来”的梅花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按理说,绕梁不至于这么想不开,人死了,就尘归尘,土归土,四大皆空,一抔净土眼风流。可惜要真的是能那么潇洒风流倒是好了。人啊,最大的悲剧在于,你死了,你就不是你自己个儿的了,你是全体活人的。

    “酱油瓶”大爷和无数名人一样,活着的时候无人问津,死了之后,好嘛,至交好友那是跟下冰雹似的,扑棱扑棱的往下掉,一个又一个的跪在老爷子的灵堂前,那眼泪就跟不要钱似的。每一个都能说出和老爷子相知相交的一段往事。反正文化人的嘴,骗人的鬼,这就算无中生有,也可以说的确有其事。“酱油瓶”老爷子的妹妹,一位胖墩墩的阿姨,在旁边听得是瞠目结舌。

    其实这一刻,“酱油瓶”大爷的价值已经和博物馆里的文物是差不多的了。有的人来看文物是为了……咳咳,咳咳咳,反正人家只是想和国家一级文物合影,而不太管这个文物到底是什么。毕竟人生在世,总要有点可秀的东西嘛。所以只要是齐白石的画,管它是不是画的好呢{就算同一位画家,作品里也有优劣之分},有齐白石那三个字就可以了。

    再说的直白点吧,电影《大腕》里就有那么经典桥段,国际知名导演死后,就有那想出名的小明星哭着喊着在葬礼上出现,要给老人家当qíng fù的。唉,也不能说人家什么,生活不易啊,出名更不容易。

    说到底,此刻“酱油瓶”大爷也是如此,身上闪耀着“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严谨治学”等等大招牌呢。和他合影,是多么划算的事情!

    啊,当然,准确来说,是和老爷子的遗体合影。毕竟要是老爷子活着,未必会认识他们。据说老大爷上大学时当过交换生,还特地学过外语,所以很可能非常非常之绅士、非常非常之文雅的问一句“你谁啊!”

    千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老爷子穿着风衣在卢浮宫前照相的样子,老爷子在考古学交流大会上叱咤风云的样子,看到骨签出字比看到儿子出生还高兴的样子{骨签:由兽骨削制加工成片状,上面有文字}还有他在考古的地方跑出来收手机的样子-啊,这个说一下,考古的洞穴里不方便带手机,所以考古的工作者会把手机晾在外边。所以当地人讲笑话说,下雨天别人是出来收衣服,他们是出来收手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只是不知道,“酱油瓶”大爷这样的风流人物,以后还会不会再有了。

    晚晚一边慨叹,一边和一群器灵被绕梁套在一块,一起扔上了大巴车。

    唉,没错,这绕梁今天,是来绑人的。

    绕梁虽然是把古琴,但是实在是个地地道道的场面人。中国人嘛,办丧事讲究啥?排场啊。什么跳大神的巫师,什么念经放焰口的和尚,什么唱“无量天尊”的老道,还有什么念“哈利路亚”的牧师,这要是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还在,估计还得绑个阿波罗神殿的女祭司什么的过来。

    值得称道的,晚晚被绑票的时候,非常之仗义的带上了戎芥,要绑就得绑一对,这样好歹他俩今天到明天的饭前就省下来了,这哭灵去总得管顿饭吧。绕梁表示自己很不淡定,然后开了一个榴莲吃,然后整个大巴车上的器灵都不淡定了。

    到达“酱油瓶”大爷家的时候,那群“挚爱亲朋”都已经和遗体合影完毕外加发了朋友圈了,这里现在很安静,也很整洁,就是个日常居家的样子。一间不大不小的房子,一楼,没有小院,但是屋里也种了绿植,外加摆着很多书,这就是“酱油瓶”大爷的家了。这门口有在呼喊着“洗抽油烟机的”,还有那在摊煎饼果子的 大姐,果断的和卖豆浆的大哥在争论“煎饼果子夹火腿和铁板里脊算不算是邪教异端”的原则性问题,很生活,很日常。没有新闻里提出的“甘于平淡”,也没有什么人们期待的“特殊摆件”,比如某件被昧下的文物之类的。

    大爷的夫人和妹妹估计没想到有那么多来送葬的,还是挺感动的。其实器灵们也……咳咳,他们是不太敢动的。因为大爷的妹妹也是考古队的。

    在这里再强调一下考古和盗墓的区别,虽然只是拾人牙慧了,但是重要的话要多说几遍。

    首先,考古以复原与研究历史为出发点。

    其次,盗墓只为钱财,所以只去有随葬品的墓穴。考古不仅仅局限于对墓葬的发掘,古人野炊的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