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564章 巡边(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那调派哪一部前往合适,这对朱元璋而言也算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大明驻军以各地方卫所为主,努尔干都司地域广大卫所之间距离颇远,又不能随便处理,一时间想要找一个合适的部曲还真的不容易呢。

    尤其是现在大明军方正处于一个敏感的时期,失去了几位国公和勋爵之后,对于空缺的权力京城高层的添补,地方卫所指挥使的调派等等,这些可都是需要朱元璋考虑的事情。

    在这种时候如果草率派人前往北地,那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哪怕是朱元璋也难以保证。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从北地那边着手,或者是从努尔干都司那想办法。

    羊毛出在羊身上,想要戍卫北地,想要保护宁城,当然最好的还是本地域部曲最合适的。

    这么一想的话,那正好有一批人在朱元璋看来是绝对合适不过的了。

    前几年蓝玉剿灭北元朝廷之后,蒙古兀良哈部主动向大明投诚求一个安稳,被朱元璋招降收入努尔干都司,也间接地过大了大明的疆域。

    而现在不正好是用到了他们的时候吗,被划为三处卫所的兀良哈部,分别是泰宁卫,福余卫以及朵颜卫。

    其中以朵颜卫为首,俗称朵颜三卫。

    这三卫地势正处于宁城附近,如果将他们划拨到宁城以西位处边界,不正好是能达到朱元璋心目中的效果吗。

    既然你们来投靠大明,那可不能光接收大明的庇护而不作出半点的牺牲。

    如今让他们和鞑靼部正面对上,既能让双方互相对立进而加大仇恨,以防日后三卫因为同气连枝的关系反水。

    又能让宁城和鞑靼部之间有一个比较大的缓冲和比较坚实的防线,这样一来努尔干都司的防卫工作可就轻松了不少。

    这绝对是个好办法,朱元璋没有多少犹豫便起草诏命,着人发往北地宁城和朵颜三卫之所在。

    而且也正好借着朱棣率领麾下护卫震慑之威来促使三卫的动作,免得这三家奉诏而不尊,磨磨蹭蹭的不愿意动弹就不好了。

    与此同时,朱元璋这道诏命刚从金陵城出来的时候,朱棣也刚刚率部从古北口而出,直往西北而去向着宁城赶路。

    不过虽然是出了边关,但实际上朱棣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自己率领着数万大军,不论兵器甲胄还是火器辎重都十分充足,那些个蛮子有什么胆量能够打他的注意。

    无非也就是防范一些宵小趁机捣乱而已,但大军戒备森严,出了古北口之后便已经是失去了最后一个机会,在草原上大寨之中想要潜入营内作乱,这怕是在把明军士卒都当成瞎子啊。

    真以为手脚灵活一些就能随随便便进出戒备森严守卫密布的大军营寨吗,简直是开玩笑一般。

    如果真这么随便的话,那对于大军而言还有什么严密性,对于主将的性命还有什么保障。

    所以论到守卫安全性,驻扎大营绝对是天下间一等一的存在,可能仅次于大明金陵皇城的守卫森严。

    当然了,这是步卒精锐一切都正常的情况下。

    残兵败将戍守的大营那可不能同日而语,更何况朱棣率领的是自己麾下三山护卫,是精锐中的精锐,绝非一般的普通士卒能够比拟。

    所以这一路上纵使处于敌境,朱棣仍然半点担心都没有,哪怕最谨慎的张枫对此也是同感,任谁看到那明晃晃的刀枪锋芒,都不会来这里自讨没趣的。

    只是本来按照张枫的意思是走山海关在大明境内绕一圈去宁城,这才是最稳当的路线。

    为什么绕一圈,因为大明努尔干都司和北平布政司之间正好有一处口袋似的空洞,也就是那三不管的地带。

    朱棣对于绕路这种费力又费时的事情向来是拒绝的,所以大手一挥便改变了原来的行程,直接走古北口奔宁城,这样可比原来短了大半的路程,时间上自然也是大大的缩减。

    而且按照朱棣的意思,此次北上本来就是为了震慑宵小存在巡视边防,让蒙人收一收自己骚动的野心,让他们见识到大明仍然不是能够随便招惹的存在。

    走古北口如草原,不正好能顺路做到这个目的吗。

    沿途有机会再剿灭几个不长眼的马匪就更完美了。

    至于马匪在哪,这还用朱棣操心吗,三山护卫的指挥使也不是吃白饭的,三个老家伙可都是老狐狸一样的人。

    朱棣只是稍稍提点了几句,三人便全都明白了。

    大军过境自然是不会有马匪不开眼的跑过来送死,但这不代表大军不会主动去找马匪啊。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