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剌部大将索林帖木儿被活捉。
蒙元东部重镇兀良哈秃城陷落,城池被劫掠一空。
大明又一次要展开北伐作战,草原中原两地关系日趋紧张。
等等等等
诸如此类的消息是传的漫天乱飞,有真实的,如索林帖木儿,兀良哈秃城,当然也有不实的,就如有些人谣传大明要对草原再次用兵的消息。
然而甭管真实不真实的,其实都是大明这边散出去的消息,锦衣卫负责扩大影响力,短短时间,朱棣他们大军走在回关内的路上时,这消息就传的整个草原人尽皆知了。
真实的消息自然是为了震慑群雄,让那些草原部落知道知道大明依旧是原来的大明,哪怕没了几个国公,也依然是他们招惹不起的存在。
而不真实的消息也有几分这方面的意思,但更多的是为了让草原各部人心惶惶难以维持,让他们自己徒耗人力财力,损失他们的根本实力,以降低对大明的威胁程度。
别看只是区区几条流言蜚语,但这些话语所造成的影响可不比朱棣所打下的这些战功差,甚至在某些方面看起来远远要高于朱棣所做的这些。
从一些中小部落人心惶惶,大肆囤积粮食物资以备不时之需,甚至有些离着长城边关比较近的部落都悄悄地准备开始搬迁了,怕的就是大明再一次北伐。
要知道如今算下来朱元璋已经命令明军展开了七次北伐,次次都蒙元动手。
其中只有一次败绩,也不过时小败,蒙元一方一样没有落到什么甜头。
剩下的那六次,次次都是以明军胜出为结束,并且一次比一次深入草原,乃至都到达了腹地,最后更是在第六次北伐时彻底灭亡北元朝廷势力,堪称灭国北伐作战。
领军的将帅从最开始的徐达,李文忠等,到后来的傅友德,蓝玉,再到如今的朱棣,哪个都不是好惹的。
若论这些将帅当中的功勋最大者,那自然是蓝玉无疑,毕竟他是北元灭亡的主要推手。
而其他人论资排辈,朱棣可以算是这些人当中年龄最小辈分最矮的一位了,但也是北伐多次众位将帅当中唯一一个还在世的。
前有李文忠徐达,后有蓝玉傅友德,病死的病死,被杀的被杀,没有一个还能活到现在的。
可这些人死了,不代表大明的战力便不行了,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朱棣就是他们下一代的接班人,是承继了前人志愿的北伐将帅。
北伐算到如今,前前后后一公有七次,这一次的流言其实也不能说是全错,因为朱棣率军出关北上做战也已经是北伐之一了。
加起来正好是八次,而朱棣亲率大军乃是第七次和如今的第八次。
两次北伐做战均是以大胜为战果,对大明的影响也颇多益处,可以说朱棣完全没有辜负他父皇的期许,也应了自己战事亲王的名头。
只是这一次的北伐倒有些让朱棣不太尽兴。
原本以为兀良哈秃城还能有些挣扎的意思,能给他带来点激情。
可实际上却是这偌大的一个城池居然连个抵抗的人都找不出来几个,还不如截杀索林t帖木儿他们来的刺激呢。
整个攻城作战大明竟无一人折损,除了有几个倒霉蛋意外摔伤,根本就没有一个战死出现。
也就是说,整个兀良哈秃城内所有的势力,竟然都干不掉大明一个小小的步卒,这简直是令人可笑。
当然了,这是建立在他们都心惊胆颤无意作战的前提下,可这些不是他们连一个人都杀不死的借口。
让本来对兀良哈秃城还有点希冀的朱棣那是大失所望,就差没指着秃城这些势力首领的脑袋痛骂了。
好歹他们占着守城之利,好歹这些势力手底下也有近万人的,虽然都分属不同,但合起来也能和大明掰掰手腕啊,哪至于一个照面就玩完了。
但朱棣却没有想过,这兀良哈秃城的掌控者都是些什么人,是走投无力的亡命之徒,是无恶不走的马匪团伙,是声名狼藉的无良部落。
这些人怎么可能团结起来,如果他们能众志成城统一作战,那太阳打西边出来都不会令人觉得惊讶。
一群眼里只有利益,心中只有自己,面对金钱比面对自己亲人还亲的渣滓,能有什么胆量和大明为敌,能有什么胆气联合起来抵抗,这是根本不现实的瞎想。
所以呀,兀良哈秃城片刻告破,这完全就符合情理,也没有夸张的说辞,跟没有偏离事情的根本,一切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
不过纵使朱棣心里有点不爽,但现在事情已经过去了,他都从自己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