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有云,天下九寨之说,分为‘大汾,冥厄,荆阮,方城,崤关,井关,令疵,句注,居勇。’
位列天下九寨之一的居勇关,便是朱棣接下来所要攻略的首要目标,也是朱棣纵北而上评定北平西方以及西北一侧的重要索道。
只有打开了居庸关的大门,朱棣才有能力长驱直入西北方向,进而抢占宣府重镇保障北平左翼的安全。
在两日之内接连攻陷通州,蓟州,遵化,平谷,密云等地之后,朱棣可以说是彻底占据了北平的半壁江山,手中的力量再一次扩大,原本的士卒数量也在成倍的上升。
加上几个屯田卫所的投降,朱棣现在可以调动四处征战的士卒已经达到了五万之数,这还没有包括被其命令戍守城池的军卒。
如果真要遇到战事危机的时刻,强行征调军士,不管士卒质量的话,朱棣绝对可以调集十万以上的将士来为自己征战,这是一股足以让大明震动的军事力量。
北地镇守的军卒本就很多,再加上常年与外敌作战,这战斗力也是不容小觑,就连很普通的守城士卒也是见过血的,更别说是那些屯田卫所的将士们了。
现在朱棣掌握了数万大军,且战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军卒,心中的底气自然也就随之增加了,不在有最开始那种惶惶的感觉,毕竟手中有兵就有底气,再加上钱粮不缺,这兵自然也就不会跑,掌握整个北平行省那不是迟早的事情吗。
不过,现在说这些都是大话,朱棣整体的计划走向也不过才刚刚走了第二步的一小半而已,北平周边地区尚且没有彻底安稳下来,朱棣可没有什么功夫空想,南下金陵登基大宝对于现在的他来说都是白日做梦。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的进行,丰墙硗下可不是什么好事,飘飘然的结果可在不久之前就摆在了朱棣的面前。
张昺和谢贵不就是最直白的教训和警示吗,朱棣再怎么糊涂了也不会走上敌人的老路,更何况这还是他曾经用过的招数。
所以在迅速抢占东北大部之后,朱棣暂缓了两天攻势,于七月初十这一天才率领大军赶至居庸关下,威逼守军。
此时的居庸关守将姓余明瑱,也并不是原本在北地任职的将领,他调任居庸关也是朱允炆授意的结果,目的和张谢二人还有宋忠等都是一摸一样的,无非就是防止朱棣的突然发难。
可没想到的是,北平那边一点风声都没有的情况下,俞瑱负责镇守的居庸关城下就被人给围了,还是朱棣亲自率领的大军,这突如其来的兵临城下着实是让俞瑱吓了一大跳。
他到现在还有些不太相信摆在眼前的事实呢,犹自觉得是不是自己昨夜饮酒太多导致今天出现了幻觉。
可当朱棣遣人到城下劝降的时候,他听的真真切切,这才算是彻底清醒了过来。
什么幻觉不幻觉的,这不就是自己被朱棣给围了吗,瞧瞧那数万大军的气势,再看看自己麾下守军的窝囊样子,俞瑱心里怎么就觉得自己好像一点胜算都没有呢。
居庸关守军本就不多,一个卫所五千人的编制,这是很常规的数量,朝廷也原本将没有要在这里驻守太多士卒的打算,毕竟这里属于内长城关卡,能够防范的敌人并不多,敌人打到这里的几率也甚小,那自然就不需要太多的戍卒。
结果现在被人威逼城下,倒霉的却是被调任此处不久的守将俞瑱,谁能知道燕王朱棣突然间就起兵到了居庸关下。
又有谁能够知道朱棣居然能拉起这么多的士卒,难道朝廷这段时间的情报都是假的不成吗。
不是说北平城早早就被朝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吗,那谢贵张昺等人都是干什么吃的,还是说他们俩个现在都已经变节投靠燕王了啊。
俞瑱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也并不知晓他怀疑的张昺和谢贵两人早就人头落地脑袋搬家了,何谈变节一说。
不过现在对于俞瑱而言,将其他的都是废话,最重要的事情就摆在自己的眼前,他这里不答话,朱棣那边就准备开始攻城,还是尽快想想办法吧,光凭着自己手下这五千人该怎么守得住居庸关呢,尤其是在面对朱棣数万大军的攻击下,俞瑱想一想就觉得头皮发麻。
当务之急是布置守城的军卒力量,能多撑一段时间就多一分转机。
与此同时,俞瑱也立刻派人飞马赶赴怀来,通报正在那边驻扎的都督宋忠,期望他赶快支援居庸关,最好是将朱棣给挡在关外,不然居勇被破他们的局面可就处于被动状态了。
嗯,俞瑱的想法是挺好,摆明了固守待援最后再反击的打算。
可是现实往往很残酷,原本他还希望自己麾下的守军能够坚挺个几日功夫,给援军的到来争取时间,就算是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