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铁铉等人传信欲降,不过也另有条件,诸位看此事是否另有诡计……”
朱棣甩了甩手中的书信,递给了身边的张玉,让他传看下去给帐内的文武将官们。
不过虽然他话里说的是有些怀疑济南城这两位守将的用意,但实际上朱棣内心却是十分的意动,自己也着重的考虑过了。
单说现在济南城的局势,想要挡住他的水攻之势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所以除了死战下去与城同休之外,剩下无非便是投降一条路可以走了。
原本朱棣这样大张旗鼓的做出姿态,也想着是要让城里人看的清楚,给他们一个警告和最后的通牒,威逼盛庸铁铉二人投降,这样也免得朱棣真正施展水攻之后得到的是一个残破济南城。
现在从济南城里送出来书信,代表着盛庸和铁铉两人的态度,让朱棣高兴的同时却还有些担心。
虽说是不太怀疑,可毕竟铁铉的条件在那摆着,让朱棣亲自入济南城接受投降,虽然书信上说的明明白白,是两人为了自己的后路着想,可实际上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朱棣也并不能完全的把握准确。
所以他才传给众人看,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毕竟在这种时候自己的想法太过单一,多一个人多一个声音也多一个思考的方向不是吗。
不过这次跟随他进攻济南的大多数都是武官,真正能够出谋划策之人并不多,甚至朱棣最为倚重的道衍和尚姚广孝也没有跟来,仍旧留守在北平城当中。
虽说两次击败朝廷的大军,让北平后方得以安定下来。
但实际上不要忘了,辽东一地乃至山海关周边扔然在朝廷的控制之下,山海关守军时时刻刻有威胁北平的能力,朱棣也必须要保障自己的根基老家不能有任何的问题出现。
留下长子朱高炽是一种信任和依托,留下姚广孝则是倚重更多一些,再加上三护卫当中的一批武将指挥使等等,想必依靠这些人的能力保护北平不受到伤害应当是万无一失的了。
这也是为什么姚广孝没有跟在朱棣身边的原因,但这种事情总不可能让朱棣派人快马传信去问话吧,这样一来一回什么事都来不及了,城里的人能不能等这么长时间都不一定。
万一到时候逼迫的急了,让盛庸和铁铉两人拼死准备抵抗到底的话,朱棣就算是再不想恐怕也要真的水淹济南城了。
所以这种事当要立即做出判断,犹犹豫豫并不符合战场的要求,更别说这等重大的事情了。
况且就算是姚广孝能够给到朱棣建议,他本人都不曾来到济南城前,也并没有见到具体的情况,他的建议都不一定是百分之百准确的,说不定还没有真正在场有着直观判断的朱棣来的更贴切一些……
“末将以为王爷天威浩荡,城中宵小早已心惊胆颤肝胆俱裂,此时投降必是确凿无疑,并且料想以盛庸和铁铉此二人也没胆子算计王爷,难不成他们就不怕我燕军将士们手中的刀了吗!”
作为朱棣手下得力干将之一,张玉第一个起身说道,言语之中无不表现出了对济南守将盛庸和参政铁铉的不屑之一。
不过他这其中到底是因为长时间没打下济南而产生的愤恨更多一些,还是因为燕军百战百胜而膨胀更多一些就不得而知了。
张玉都站出来表明态度了,帐内其他文武自然是出列应和,毕竟他们的想法也都和张玉差不了多少,就算是有人担心一些却也完全没想过会有多大的问题。
不过相较于这些带兵作战武官们的判断,作为朱棣宿卫统领的张枫却有不同的看法,最起码他想的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要知道当初是他跟着朱棣匆匆赶赴金陵为先帝奔丧,也是他护卫在朱棣的身边逃过那金陵城下的伏杀。
这种事情朝廷已经做过一次了,那再来第二次难道还有什么难处吗。
虽然朱棣已经得知那位皇帝侄儿有一道不许杀害自己的命令,可是张枫却要给朱棣的头上泼一桶冷水了。
当初的金陵城下景象,张枫今日仍然历历在目,那时候刚刚掌握大权的朱允都敢要杀掉朱棣,更何况是现在呢。
虽然说这件事不一定是朱允授意的结果,可谁又能肯定济南城里的铁铉和盛庸没有这份胆量呢,万事不能以侥幸的心理来揣测判断,不然就等着马失前蹄人遭殃吧。
可就算张枫说出了自己的考虑,在面对帐内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下,他的话也就只是在朱棣耳朵里过了一下,稍稍有个念想而没有太过在意。
毕竟此时的朱棣和当初已经不是一个层次了,经历了多次战胜南军之后,朱棣心里或多或少有了几分膨胀的意思,心态上小觑敌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不然这济南城为何久攻不下。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