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317章 德性?国运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古典时代人类分布在不同的大陆之上,其间曾经有好奇之人尝试去到世界的尽头,若他不是倒霉地在探索的路途上死去,便一定被浩荡无边的海洋、高耸如云的高山或是寂静绝邃的深渊所阻隔。

    这样一来,尽管人类可能起源于同宗,却因为长期地理上的限制产生了文明上迥异,这些差别随着岁月逐渐累加,终于形成不同的宗教、文化、政治甚至科学观念上的巨大分歧。

    从托勒密的经历看来他当下身处的确实是一个最伟大的时代,不仅仅是因为青铜时代生产力的古朴之美,冷兵器时代的军队热血搏杀,还源于星河灿烂般璀璨的思想家及其文化。

    最让托勒密迷恋的恰恰是最后一种!

    此时的希腊文明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先哲,相对东方大地之上孕育了老子、庄子、公孙龙、墨子这样的百家学说创始之人。

    这些置身于相对蒙昧历史背景之中,却行走于时代最前端之人都对世界的本质各有思考。

    就算以今天的托勒密看来这些看此古朴、缺乏科学实验支持的思想具有极为深邃的启蒙意义。

    只不过是由于一些特殊的或是必然的历史原因,绝大部分消亡在厚重的尘埃之中。

    而神奇的是这些太阳般耀眼的东西方大师都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那就是对于世界的思考。

    这个世界或者称作这个宇宙缘何存在?其构成的基础是什么?又是以一种怎样的方式精密运行?

    仔细思考一下托勒密原来生活的历史时代,火箭将人类送上太空;几乎可以移植头颅以外的所有器官,一枚小小的弹头武器可以瞬间杀死上亿人......

    但两千多年以后的科学家们真的就掌握了所谓的、真正真实的“真理”吗?

    促使人类发展的数次工业革命将自然科学的地位巩固得固若金汤,牢不可破,但事实证明:没有一种物理学定律成为了不变的“铁则”!

    艾萨克·牛顿爵士推翻了大亚里士多德;爱因斯坦动摇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大厦;后来者海森堡和狄拉克{量子力学}也将《广义相对论》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据托勒密的直觉来看,柏拉图提出着名的“二元论”很有可能真实存在,尽管其理论描述尚不精准{托勒密个人并不能相信唯心论能够支配物质世界的夸张结论},却也存在某种有力的证据。

    藏身于阴影之中巴松、传说中的希腊神只以及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个体环境的上古神器和弯曲时空的宝物。

    用蜜雪儿的话来讲: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二元论似乎最为贴切,“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现象,即经验及可能经验的事物,而物体或本体不可知。”

    远隔数万里,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师似乎对此“心有灵犀”。

    众人皆知,上古时代伏羲氏自黄河中浮出一匹麒麟,背负“河图”伏羲以其推演出八卦,后周文王承接六十四卦,认为其间涵扩宇宙万物,总结整理为《易经》。

    大禹在洛河之中发现龙龟,背驮“洛书”,禹参透后治水得以成功,划天下为九州以此治理天下,此乃春秋阴阳五行术数之源头!

    而此时的诸侯国面对强大外敌亚历山大远征军所排出的阵仗来看,正是充满了神秘诡奇色彩的五行之术。

    从被神话了的乘青牛出函谷关的老子,创立道家学派直到稷下学宫的“谈天衍”,阴阳五行已经成为这个东方古国古典哲学核心,成为朴素的唯物哲学论。

    从夏、商、周直到春秋战国,“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规律与五行学说之中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会产生一个“从无到有”而后再“从有到无”的“阴阳交替”的周而复始变化过程暗合。

    进入了战国时代,阴阳学说成为了主流,国家的为政、为兵的皆用德性来表示,德性借助五行显示,而相应的颜色成为被崇拜的对象,以显示国家在“天命”的庇佑之下国运不衰,兵马兴隆。

    现在的决战,四大诸侯列阵前之军庆祝节日般盛装之颜色便是这种信仰的体现。

    虽然被称为谈天衍和邹子的邹衍以阴阳主运显于诸侯,竟得燕昭王筑“金台”,并亲自为他扫地,以示不染尘埃。

    或许其:“五德之次,从所不胜,故虞土、夏木。”的思想帮助燕国逐渐跻身于强国之林,但若另其为众诸侯国之统帅仍不可能。

    且按照军事常识来看,齐军自东方行军而来,赵军由北自南渡江而至,最后一路狂奔抵达的乃是燕军铁骑大军。

    不同于一家之兵马,试想岂有最后才姗姗来迟的联军统帅?

    依照托勒密之推测,最先到达的楚军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