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321章 对决?血肉与钢铁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尽管燕军重骑兵和赵军弓骑兵集团已经拼尽全力阻止亚历山大的部队重新实现聚合,却难抵伙伴骑兵无敌于这个时代的无奈事实。

    赵军的弓骑兵造成了一些有限的杀伤,而只能依靠近距离格斗的燕国骑兵几乎一无所获,亚历山大等三人组成的进攻矛头,披坚执锐,不可阻挡,凡是近身的对手几乎在初接触之间便受创落马。

    很快伙伴骑兵的前锋已经顺利抵达塞琉古布防的环形阵地之中。

    燕军组成的铁流已经被强大的突击力洞穿了一个缺口,大量伙伴骑兵居中,特萨利重骑兵位于两翼,以重甲和盾牌抵挡攻击,向前突进。

    赵国骑手虽然弓马娴熟,却也忌惮误伤友军,不得不悻悻中止发射箭矢,而亚历山大的骑兵也不接战,自顾用速度返回始发阵地。

    就像是九州祖先大禹在治水之震古烁今的壮举中总结出来的血泪经验一样,一旦出现一个缺口便一溃千里。

    此时尚不够老道的廉颇和乐毅只能下令撤回截击的部队,至此马其顿远征军重新聚合为一体。

    原本对其形成合围四路诸侯联军的战略形势急转直下,瞬间变为劣势!

    塞琉古构建的防御阵地如铜墙铁壁难以被一时攻破,诸侯联军必须选择一点进行集中攻击,而聚力的结果便是主攻侧翼将缺乏强而有力的掩护,马其顿一方完全可以好整以暇,耐心等待诸侯军队全力进攻方阵的一点时,从阵中杀出,猛击对方的侧翼,便能造成相当程度上杀伤。

    而完全围而不攻,则形成了奇怪的“静坐战”,这样一来诸侯联军的胜算便大大增加,孤军深入、缺乏补给支援的亚历山大始终“耗”不过家门口打仗的军队,只能被迫再次首先发动攻击!

    经过短暂的整拭,田单带领的齐国军团重整旗鼓,虽然亚历山大突袭给予齐军沉重的打击--至少伤亡四千名以上的士兵,“技击之师”毫无惧色,从托勒密所在的高地来看,大量民夫进入阵中,拖出死亡士兵的尸体,抬走重伤者,其余士兵再度集结列阵,整齐前行。

    直至齐军进入预定位置,对亚历山大的四方合围已经形成标准的几何形状。

    托勒密能够想到的自然其他将领也能想到,但从场面上看来,四路诸侯联军的统帅并不想凭借“围”与“耗”赢得这场战争。而是需要一场迅速的、堂堂正正的胜利!

    再次担任首发攻击的仍然是紫色的齐军,大量战车部队自列阵的前方开始集结起来,后面跟从的便是重步兵方阵,看起来他们是准备利用战车的冲击能力对马其顿方阵打开缺口,再改由步兵涌入,一举击溃塞琉古的铁桶防守。

    显然这样的办法是行不通的,大流士三世同样想到过这样的策略,波斯的卷镰战车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有优势。

    马其顿方阵的意义在于训练有素的团队作战能力与合力。

    每一名突击到阵前的士兵都要面对马其顿十几人的合力,这些士兵完全能够抵挡住几千公斤的冲击力。

    用于防守互补的巨盾,前出的长矛,只需要付出前排士兵少许的伤亡便能抵住任何战车、战马的冲击,甚至能够逼退战象。

    燕国军队与赵国军队再次开始新的一轮集结。

    双方已经悄无声息地将阵地连城一列,在随风飘舞的红蓝旗帜之后是一列列高速移动的骑兵,相比这是应对亚历山大重新突击的应对。

    大约五十辆青铜战车开始在正东方位大大咧咧地发起攻击,象征着齐国王者之气的紫色旌旗在风中烈烈作响,巨大车轮掀起了一溜烟尘,后面紧紧跟随着三千名以上执长戟的重步兵整齐的步伐犹如战鼓咚咚。其冲击的点位目测正是环形阵地留有的缺口位置。

    位置为东的马其顿方阵似乎十分平静地等待着迎面而来的重击。

    他们好似一位经验老道、实力极强、信息十足的拳击手,耐心地等着对手的拳头挥至自己脑袋三寸远的距离,再实施反击。

    待到齐军战车的马首距离方阵只有几十米的时候,马其顿方阵的百夫长立即举起手中的狮子图腾,在一声声暴戾的吼叫声中,原来能够并行通过几个骑士的空隙立刻合拢了。

    之前的薄弱地带只是个“幌子”。

    密密匝匝的重装步兵工蜂归巢一般的组建起坚厚的防线,瞬间形成一个微微拱起的前凸阵地,犹如一柄巨盾握于一个隐身的巨人手臂之上!

    这在之前必定经过精密的变阵训练,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亚历山大大帝对待这次最为艰难的东征做好了一切功课准备,即便已经面对无数不利因素的沉重压力,他的头脑之中仍然只有胜利!

    “嘭”的一声巨响!

    托勒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