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夜宿天然居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此酒若是在长安,怕是十贯一瓶,怕也是卖得出。”卢拙玉脸红红地,醉眼稀松地看着桌上的粗陶瓶,看着背后的诗文,越来越喜欢。

    高浓度的酒精虽然让这个时候的唐人觉得很惊艳,味道也很接近的后世的白酒,但是白酒虽香,也不是每个唐人都能接受得了的,喝惯了低度酒的唐人,骤然喝高度酒,也不是人人都嗜之如命的。

    无论是五粮精还是贵台酒,对于卢拙玉这种世家子弟来说,虽然香浓醇厚,但是着实太烈,所以,他唤来门口等候的酒博士,让他上了一种名为“杏花村”的酒。

    想必各位看官也猜出来了,这杏花村,便是汾酒,此时叫做汾清,算是中国最早的白酒了,而这杏花村,其实在唐朝就作为汾酒的出产地,算是颇有名气了。

    但是定明将汾清提纯之后,不禁清香味没有消失,汾酒入口绵密细腻的特点还更加突出了,而且店里的汾酒,陆哲都往让人往里面加入了青梅蜜饯,喝得时候加入点点姜丝后小火微焙,带着丝丝甜香,简直让卢拙玉停不下来。

    而更加戳到卢拙玉这些风流人物g点的是,这杏花村的酒瓶的后面,竟然印了一首完整的七绝。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此诗意味隽永,读之让人齿颊留香,就如同这清香绵密的汾酒一般,清新可口但又回味无穷。

    天然居一共供应四种酒,最次一等的,便是那窗口和楼上食堂售卖的糟白,味道极其烈而且辛辣,十几文就能买一斤。次一等的,便是一种名为玉六福的酒,味道也是颇烈,但是就要贵不少,五百文一瓶,酒瓶背后没有诗文。再好一等的,便是这杏花村,有凤来仪{西凤酒提炼},雨井烟垣{,郢州富水提炼},石窟春晓{富平石冻春提炼},要一贯一瓶,酒瓶背后大多有一首绝句{此时陈子昂的爹都还是个小蝌蚪,影响后世的盛唐诗歌还没有雏形,所以唐朝文风还是沿袭六朝,崇尚华丽,绝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小诗}。

    而最最顶级的,便是五粮精和贵台了,是定明多次试验后,集合了多种名酒,混合精炼而成,其酒瓶背后的诗文,也只有一句,全是出自于李白的月下独酌四篇,就是为了勾起这帮有钱的世家文人的收集欲和好奇心,其售价也相当不菲,一瓶要六贯六百六十六文,差不多相当于长安的平民之家一年的总收入了。

    四种酒,分别对应劳工,小商人,一般士子和世家中人,客户群体泾渭分明,每个人都能在天然居找到自己能消费得起的酒,所以天然居虽然开业不久,但是单单依靠酒水,就比大唐一般的酒肆饭庄,利润不知道高了多少。

    饭菜不挣钱,只靠酒水挣钱的模式,虽然在后世很常见,但是在民风淳朴的唐朝,还是比较新颖的,不过天然居这高度酒,在大唐应该是独一份,再加上情怀和文才加成,卖的贵一些,也是无可厚非的。

    毕竟这文化人的酒,能叫贵么?开业以来,除了糟白酒以外,这卖得最好的,便是这五粮精和贵台,其中卢庭栋和太守郑观鱼的名人效应,起了很大的作用。

    “再来一瓶。”在美味的刺激下,卢拙玉几人吃得口滑,虽然此时有些微醺,但是还是再叫了一瓶有凤来仪。

    “万里峰峦归路迷,未判容彩借山鸡。新春定有将雏乐,阿阁华池两处栖。好诗,好诗。”相比于清新隽永杏花村,崔元礼这种典型的世家子弟更喜欢这首有凤来仪。

    “郎君果然好眼光,这有凤来仪,乃是店中士子最爱之酒。”酒博士一般将酒交给崔家的下人,一边谄媚地恭维到。

    “哦?店中士子也爱此酒。某且问汝,这天然居中,为何有如此多的士子?”卢拙玉刚刚就想问了,刚刚他在二楼时,就发现有不少士子从二楼另一边的房间中出来,径直到楼下买饭吃,如此荒野小店竟然有如此数量的士子,着实令卢拙玉有些不解。

    “好教尊客得知,原本这小店,也是无甚房客的,这磐石镇离陈州不过半天脚程,谁会愿意住在此处,为何不在陈州城中住,自从某家东主将其修葺之后,二楼上倒是有一半是客房,但起初住店之客极之少,自从卢公与郑太守一干贵人来过之后,来鄙店住店之人,便多了起来,且多为年轻士子。”酒博士的一番解释,让卢拙玉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这山水郎,倒是颇懂得借势之法。不仅卢拙玉,此刻在座的几位,心中都涌出了同样的念头。

    说白了,就是名人效应,这个时代的科举还不是主流,文人想要出仕,主要还是靠重臣举荐,士子们经常会把自己的作品或者策论呈送给这些人,希望得到其赏识,进而得官,这种行为称为行卷,在唐朝极为流行。哪怕诗仙李白,谪仙人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