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闹得长安人心惶惶的雨,终于也是停了。不过让王凤意外的是,刘骜并没有大肆对班氏父子,加官进爵,而是用钱财与丝绸代替了。这对王凤来说,当然算是一件幸事。就在他调查班氏的过程中,他还发现了让他更加意外的事情。
原来自己的侄儿王莽,与班游、班稚两兄弟,交往甚密!王莽的年纪比班稚大又比班游小,故而王莽以班游为兄长,班稚为弟。
若是平时,王凤当然不会理会这些事,年轻人爱交友,本也不是坏事。不过现在这种情况,王凤并不期望他们交往太过密切。
王凤当即命人将王莽召来,准备把他留在将军府。同时自己也可以亲自观察他的情况,如果他真的是可造之才,王凤便准备好生培养。
王莽因为从小就开始当家,是非常的早熟。虽然他作为一个世家子弟,与其他王氏的子弟比起来,起点是低很多。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非常努力的学习儒家经典《论语》。
他知道,只要自己的名声能够传播出去,以后进入仕途,便会平步青云。所以他,非常热衷与结交一些青年才俊,尤其是那种声名俱佳的人。自从班伯被调入宫中之后,他便主动结交了他的两个弟弟,班游与班稚。他的立场与王凤还是不同,所以也没有想到,班氏对王凤来讲,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王莽知道,自己的伯父王凤,就是自己最大的政治资源,所以他对于王凤,是非常的敬重。当他听到王凤,要把自己留在将军府的时候,心中是非常的兴奋。这对王莽来说,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鼓励,因为在所有的王氏子弟里面,还没有谁有这样的待遇。
时间过得很快,数旬之后,长安便进入深秋,树叶开始枯黄,一阵风袭来,便有很多枯叶,掉落地上。这时的气温也是跟着骤降,行走在路上,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凉意。
不过此时的长安,却并没有因为秋风呼啸,而变的萧索,反而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
刘骜的科举纳士诏书发到各地之后,让很多人非常好奇。以前的他们,只听说过射策,没听过科举,所以这一次的科举,是引起了无数人的兴趣。
这个所谓的射策,是一种以经术为内容的考试。主试者提出几个问题,然后书之于策,将它们密封好放在案上。受试人从之拈取其一,叫作“射”,按所射的策上的题目作答。
射策分为甲乙丙科,当年匡衡是多次射策,才中了丙科。这个射策有时候也与运气有关,若是刚好射中了自己擅长的,那就是天意了。
这个射策的对象,主要是太学生以及贤良方正。如中甲科者可为郎中,中乙科者可为太子舍人,中丙科者只能补文学掌故。
如今这个科举一推出,以前那些无缘射策的人,此时也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各县也是积极行动,先在各自的县内进行了一番考核,最后终于是选定进京赶考的士子。这些士子,带着各县的举荐信,从四面八方聚集到了长安。这么多远道而来的士子,长安一下子都没有那么多客舍来容纳他们。
对于这个问题,刘向提出建议,将太学空出来,暂时给他们。太学从武帝设立到现在,已经将近有百年了。太学弟子从初建时的五十人,经历昭宣,元帝时已至千人,现在更是超过三千人,所以正好可以容纳下他们。
刘骜觉得这个建议倒是非常不错,太学属于太常管辖,刘骜便找来太常,让他去处理此事。
太常是九卿之首,掌建邦之天地、神祇、人鬼之礼,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礼仪以及教育。属官有丞,太史、太祝、太宰、太官、太医、太卜六令,以及博士。太常管的事情与天地宗庙相关,一般不参与具体的行政事务,把它列为九卿之首,说明这个时候的人,是非常敬重天地宗庙社稷。
这一群士子,来自于各个郡县,大部分又都是年轻人,为了防止他们起冲突,太常还特意加强了太学的守卫。
在这些人里面,有些人是兴奋,有些人是好奇,有些人却变得忧虑。无论怎么说,这个科举的原则,仍旧是择优录取。他们这群人里面,必然是有人登科及第,有人名落孙山。
在长安,有一青年,每日勤学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
他名叫翟方进,是汝南上蔡人。他父亲原为汝南郡文学,对于五经也比较熟悉。在他父亲的影响下,翟方进从小也是耳濡目染。可惜好景不长,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他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家里的顶梁柱去世了,这个家庭的日子一下子就变得紧迫起来。汝南太守可怜他们家的遭遇,就让他在太守府做个小吏。
可是他在里面很不合群,总是受到别人的冷嘲热讽,说他生性迟钝,办事不力。
后世有句话,谁的青春不迷茫?此时的他,也被这个问
手机支付宝搜索
P2zPYPB74GJ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双11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
$bkb13lYsLP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双11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
¥UANeFApAs8a1nuds¥,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
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