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11章 要下令攻城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梅国贞坐在河边石头上,低头沉思,中军帅帐里“争抢首级”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脸上露出一丝苦笑,眼睛里一抹失望的眼神。

    眼前的呵水很浑浊,黄河流经银川平原后,水流变缓,河水也浑浊起来,近中午,天气还是炎热,渡口这边的地面上,己是密密地扎满了接官的凉棚,沿着凉棚边,各色旗帜不绝,还有很多不知从哪找来的吹鼓手们,他们在此迎接李如松。

    跑到离镇城颇远的黄河边来迎接李如松,是军将的主意,至于三边总督魏学曾等几个高级文官,还有他们手下的一些武将们,自然没有跑这么远来迎接。

    河口那边的横城渡口虽然各色大船小船密密麻麻,但却没什么大军到来的动静,想必探马虽说来报,李提督领的大军,已经快到黄河边了。

    但大军各事繁杂,一时半分,不可能那么快。

    对梅国贞来说,李如松的大名他久仰了,这李如松是出名的骁勇善战,而且官运极好,少年时便由武进士承父荫授部指挥同知,充宁远伯勋卫,因战功迁署都督佥事,为神机营右副将,万历三年,又升任山西总兵官,万历五年,又为宣府总兵官,也就是和王崇古搭档,战略地方正是俺答汗。

    李如松得志的同时,为人也是出名的跋扈狂傲,为人很不好相处,不说朝廷的各位武将,就是普遍的文官巡抚总督的,他也向来不放在眼里。

    为此,御史言官们不知道弹劾李如松多少次了,但每次李如松都是安然无恙,因为万历帝非常欣赏其人。

    梅国贞暗中猜测,李如松如此嚣张跋扈,得罪天下无敌手,却能一直得到万历帝的宠爱,或许是因为在君王心中,这种嚣张容易得罪人的人,比那种洁身自好,擅长拉拢人心,广受民众官员喜爱地官员武将更让人放心吧。

    “他们来了”,“李提督的大军来了”,有人在喊,随后,凉棚边的那些吹鼓手们也是被惊动起来。

    鼓乐声和鞭炮声中,密密麻麻的船只不断靠岸,船上载着的各色的大明军士不断靠岸,到了岸上平原后,在将官地命令下,开始乱轰轰地整队。

    从各色旗帜,还有他们的口音及衣甲中,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哪镇官兵。

    一般来说,宣府镇和大同镇官兵的口音相差不多,辽东镇的官兵口音会独特些,甚至有女真族口音。

    辽东镇的官兵老弱会少些,装备也最好,骑兵为多。整体可以看出,这辽东、宣府、大同三镇官兵,普遍比西北边镇的官兵装备好多了,最明显就是火器很多。

    朝廷边军的普遍习惯,不论是各镇,都是骑兵才配有铁甲,不论他是小兵还是军将。

    而普通的步兵和火铳兵,都是人人穿着红胖袄战服,仅有旗总以上的军官才配有铁甲或是皮甲,这三镇也不例外。

    几只大船最后来到,上面载着李如松作为亲兵的二千家丁,这些家丁都是骑兵,个个身披铁甲,人人长得高大粗壮,顾盼间,傲气十足,人手一支火器,长短不一。

    这些家丁都是从小就跟随李成梁,李如松父子,从辽东镇杀到宣府镇,可说都是久经战阵的职业兵,又钱粮不愁,那种杀气,是自然而然的。

    而且李如松在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也曾在蓟镇担任军将,在戚继光的训导下,他练兵同样有自己的一套,比起先前那些下船地军将,这些李如松的家丁们,在岸上地列队行动中,更为的快捷,动作更为的娴熟。

    在军官们发出的各色的号令中,很快,他们就整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阵形,旗帜飘飘,军列整齐。

    只见一个全身甲胄,高大威猛,年在四十多岁的武将,在一些亲将的随同下,正从一只大船上下来,正是李如松。

    梅国贞随着众人上前:“浙江道御史,见过李提督将军,将军一路辛苦。”

    提督李如松举目扫视众人,随后他皱了皱眉道:“怎么,我等领大军前来,三边总督魏学曾他们没有前来迎接吗”?口气傲慢。

    梅国贞道:“魏总督在中军帅帐等候,还请李将军移步。”

    来到宁夏平叛前线才两日,梅国贞就有了论断,魏学曾才薄德浅,素乏应变之才,无力剿定祸乱,怕只得靠朝廷不断派来援军。

    解了身上的铠甲,李如松挥手道:“好了,大军前进,直发镇城,安抵后埋锅做饭。”

    整肃前军,还有李如松的家丁们,己有数千人过河整队,只有后军还有辎重等,还在不断过河,几万大军过完,怕是要花上一整天的时间,在李如松的命令下,号令声不绝,这只大军,便起身往宁夏镇城而去。

    李如松率领的辽东、宣府、大同各镇合成的援军,从宣府镇出发,一直到宁夏镇城下,途经一千六百多里,路上共花费了四十天左右的时间,是万历皇帝精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