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64章 罪孽深重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长串长串的名单,加上云里雾里的封赏头衔,直将个王浩听的昏昏欲睡。

    “有随军参赞者王浩,身先士卒,深入敌后,破太原城有功……”

    也不知是过了多久,在身旁同僚的提醒下,王浩才意识到,终于轮到自己累功受赏了。

    “特赐太府寺少卿一职,掌邦国财货之政令,及库藏、出纳、商税、平淮、贸易之事……”

    太府寺是哪个衙门,王浩一时间没想起来,应该和太常寺,大理寺之类的部门差不多的等级吧?

    不过听着这后面陈述的差事,这不就是相当于榷场提领的职务嘛,搞了半天,跟没升也差不了多少嘛。

    直到海公公带着小黄门将一盆官服官印官牒端到王浩面前,小声的说了一句恭喜王老弟升任大司农。

    才隐约想起一些什么来,这名头似乎响亮的很呐,与那什么大司空也仅仅只差了一个字而已。

    这是要位列三公的节奏呀,这是一个不得了的官职了呀。

    事实上,大司农这个名头,曾经也确实响亮过。

    其中最着名的大司农代表人物,便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桑弘羊了,中国古代着名的理财专家,汉武帝的顾命大臣,盐铁论的倡导者,曾为武帝继续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只是大司农这个职位,在经过了数个朝代的不断更改分权,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荣光,直到如今,更多的差不多也就相当于一个可有可无的清水冷衙门。

    大宋的财政由三司掌握,连户部都差不多是个摆设,就更别提这个更加边缘化的太府寺了。

    掌管边贸,听着名头响亮,实际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先不说大宋此时的边贸还没有系统化全面化,早在立国之初,赵老大为了更好的安抚那些守边的将领,准许了他们合法自营边贸,其中所得自然也全都纳入了边疆守军的口袋,与大宋财政各自独立,互不干涉。

    也正因如此,之前谋划与辽国边界设立自由贸易区的时候,自己才会硬着头皮向赵老大所要全权负责一言而绝的极重权利。

    不过大司农这头衔,虚是虚了些,但怎么说也是从四品的朝廷大员了,几乎到了与国子监的老高相等的级别了,够可以了。

    至少能有个自己的衙门了,多少也能办点事了,他日,若能与辽国重启边贸,也能名正言顺的做那只领头羊了。

    场上的封赏还在继续,然而王浩似乎已经听不进去了,按道理,领导护工营的还玉应该也会得到一份封赏,却好像并没有在此时提出来。

    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是男权社会,女子任官职本就已经够离经叛道,哪还能在这样的场合公开封赏。

    封赏一事完毕,最后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宴群臣,吃吃喝喝,自古以来,便是华夏民族的保留节目,貌似其他任何一个名族都是这个样子。

    生了娃要吃喝庆祝,满月百日周岁要吃喝庆祝,生辰生日喜结良缘更要吃喝庆祝,造了房子要吃喝,乔迁新居要吃喝,打了胜仗自然更要吃喝,就连人死嗝屁了也要吃喝一番,以示对死者的留念哀悼。

    大型国宴在大内皇宫的集英殿举行,身为文官的王大人很不自觉的挤到了武将队伍中,与老熟人俞振挤到了一块,俞大哥这回也立功了,自然也升官了,由原来的骁骑营都尉升到了副都指挥使。

    长条形的一排排桌子,本来都是排好了座次的,王浩这样一挤,便显得有些不协调,不过周围都是些糙汉子,也不在乎这屁股底下的一点点空间,加上又都在第二排,没人会在意这边。

    只是屁股捂热,海公公再次獐头鼠目的找到了自己,凑到耳边低声说了句陛下让你过去一趟,这屁事还真多。

    “这些折子你且先看一看,待回去之后,好生准备准备。”

    随在海公公身后进到垂拱殿,赵老大随手将书案上的厚厚一叠奏折递到了王浩手上。

    “陛下这是?”

    王浩受捧奏折,抬头疑惑道。

    “你且先看看……哈哈哈。”

    看着王浩一脸疑惑的模样,赵匡胤不总觉的轻笑出声。

    他是真的在笑,发自内心的,欢喜愉悦的笑。

    没想到这小子还有作为挡箭牌的功效,之前的那许多弹劾奏折没有理会,前几日议定受赏名单时,强行把那大司农的帽子往这小子头上一扣,立刻引来了众多朝臣的竭力反对。

    几乎所有的矛头都在那一刻对准了这小子一般,几乎到了群起而攻之的程度,也不知他是做了何等样招人憎恨的事。

    连续几天的争执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