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00章 春闱大笔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兹事体大,贤侄以为当真可行?”

    “如何不可行,徐伯伯有这样的想法,就已经是往成圣之路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呐!”

    听闻老徐竟然主动提出要在科举试卷中加入数学题的想法,王浩顿时便来了精神。

    “莫要油腔滑调!老夫问你当真可行?”

    徐明诚严肃道,这真不是开玩笑的,此例一开,影响太大,自己怕是会被弹章给淹没,还能不能完整的坐在这个位子上也是个未知数。

    “行自然是可行的,小侄之前就说过,数学这门课程,重如基石。

    不过徐伯伯若是担心在科举试题中加入数学提会引起某些人的反感,小侄倒有个这种的法子。”

    “哦?如何个折中法?快快道来。”

    “咱们可以将数学题作为一种附加题出现,做对做错,甚至做与不做,皆不作为评判考生成绩的依据。”

    “如此做法,意义何在?岂不多此一举?”

    “首次加入,只是作为一个传递的信号而已,其目的只是让考生们知道,这科举试题,往后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此说来,倒也有几分道理。”

    “徐伯伯可曾想好了试题?”

    “未曾想好,老夫正想着去义学之中请蝶儿帮着出几道算学题……呵呵呵。”

    说到这里,徐明诚不禁苦笑起来,想不到这堂堂科举试题,竟然要请蝶儿那个小丫头帮忙出题,细想起来也确实荒唐了些。

    “不如就由小侄代劳如何?”

    “哦?贤侄可也懂那双数相乘的心算之法?”

    “这有何难?”

    王浩大言不惭道,老脸不显丝毫异色,心说咱可以打草稿呀。

    再说了,听你老徐的口气貌似只打算出些最基本的口算?

    这哪成!最起码也得弄上来上几段方程式跟几何题吧。

    当下便取了纸笔想要临场发挥一番,连义学的教材差不多都是自己编的,出一张小学生水平的数学试卷,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贤侄要做甚?”

    一旁的老徐见着王浩的举动疑惑道。

    “出试题呀!”

    “怎可如此草率?”

    心说怎么说都是为国取仕的科举好不好,老夫之前制定那些试题足足花了三个月!

    你倒好,话没说完,就这样开始了?

    “那又该如何?”

    “定然是要细细斟酌之后方才能选定,这样吧,你且先回去好好琢磨琢磨,三日后再将试题交与老夫。”

    很郑重的承诺了老徐交代给自己的任务回到出租房,只花了半个时辰就把十道算术题给拟出来了。

    加减乘除各一题,ā lā bó数字与传统数字的连连看一题。

    这五个数学题,在王浩看来,简直就是在侮辱大宋青年才俊的智商。

    另外还有一道应用题,一道几何题,一道二次元方程式,以及灌水放水数鸡腿……

    小儿科而已,还细细斟酌三天,时间不是这么花滴。

    时间是要精打细算的花滴,如今手头上事,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花才好。

    尽管很珍惜时间,然而时间却仍旧过得飞快,转眼十余日过去,轰轰烈烈的科举考试终于拉开帷幕。

    史书记载,宋朝初期虽然还处在南征北伐的半战争状态,但赵匡胤对开科取士却没有丝毫懈怠,建国当年便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录取了足足一十九名青年俊才!

    此后数年,秉承以文治国方针的赵老大更是年年举行科举,且每年科举的录取人数,达十人之多,即便是最少的那一年,也足足录取了六人。

    真真切切的做到了万里挑一,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极好的晋升门路,极受天下士子们的拥戴。

    这一点,也可以从今年科举的火爆场面中可见一二,考场内人头攒动,达四百人之多……

    不像明清时期的科举,需要把人关到小号房里,也没有糊名这回事。

    宋初的科举,极为人性化,就在礼部专门设置的考场内进行,全开放式无隔间,一人一桌一凳。

    不用带蜡烛,不用带馒头,白天考完,晚上回家,第二天继续。

    每个人都会在考试之前从礼部领来准考证,写明家庭情况、年龄、籍贯及参加科举的次数。

    入考场之前,凭准考证领座次表,凭着这座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