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25章 海贸改革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朕知你在商事一道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也知你是想要有所作为滴,你且放心,不要急,先替朕把边贸之事张罗起来。

    待时机成熟,如今隶属三司的如茶案,丝案,盐铁案,朕也会在合适的时候交给你。”

    赵老大语重心长,谆谆善导。言下之意就是你太心急了,步子迈得太大了,会扯着蛋的。

    “陛下不是正在因为新晋进士的去向安排为难嘛,臣愿为君分忧。”

    “那也要不了这么多吧?王浩呀,不是朕不愿给,你也要为那百名进士的前程考虑,如此多的人拥挤在一处,何时才有出头之日?”

    虽说这回取中的的确多了些,但也都是我大宋的年轻俊才,将来还要靠这帮人治理天下的,怎能如此不负责任的对待。

    “太府寺掌邦国财货之政令,贸易之事……不会多的,臣也定会让他们各有所司。”

    “那你且说说要如何安排这百名进士?”

    “早安排好了!”

    心说就等着您这句话呢,若是真能要到一百个年轻小伙,也就省的自己再去找临时工了。

    说着,仍是打开自己那特立独行的公文包,一份关于改革海贸的计划书便递了上去。

    然而赵匡胤并接下之后并没有打开看一眼,这臭小子写的东西往往又臭又长,字也小,内容又是生涩难懂,读起来异常的费力。

    “先跟朕讲讲,这东西……咳咳,朕若觉得可行,再看不迟。”

    “这个……简单的说,就是除了与辽国,及西北西南的边贸事宜之外,臣想着力发展一下海贸。”

    “海贸?可是那市舶司?”

    “正是!”

    “可朕记得,那市舶司似乎并无多少获利呀。”

    王浩闻言差点吐出一口老血,心说您就在那儿顺手设了一个点,行政财务全都交由地方,任其自生自灭,能有钱图才怪。

    人都跑去搞走私了,另外,那么长的海岸线,连支海军都没有,近海的海盗茫茫多,比之明朝嘉靖年间也不遑多让了。

    “海贸怎会无利可图?不是臣说大话,陛下若能足够的重视这海贸,将来的获利足以成为我大宋财政的一大臂助。”

    “会多到何种程度?”

    这小子搞钱能力很有一套,赵匡胤还是知道的,人给多了另说,若以他的能力真能将这海贸搞出朵花,倒也不失为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那得看陛下肯给臣多人多少空间……”

    “如宋辽榷场所议如何?”

    赵匡胤两眼微眯,嘴角不易察觉的一扬。

    “那……那倒不用。”

    差点上当,当初讨要宋辽榷场行zhèng quán的时候,狮子大开口,几乎要把榷场打造成割据地。

    那时赵老大能答应自己的过份要求,大部分原因是因为这草拟榷场的一半割的是辽人的国土。

    辽人若能答应,他大宋白占半座城,辽人若不答应,他也没啥损失,因此才会勉为其难的应承下来。

    可这市舶司不一样,搞的成搞不成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宋国土,怎能容许自己关起门来打造小天地。

    赵匡胤闻言展颜一笑,你小子还算识趣。

    “朕允你便宜行事之权,又当如何?”

    “海贸一事干系重大,事杂且多,任重而道远,显然不能一簇而就,陛下若能给臣足够多耐心,臣相信……”

    “你莫要再扯些没用的,朕就问你,此事若成,每年能为大宋带来多少税赋吧。”

    赵匡胤完全没有兴趣听他诉苦,这劳什子的海贸,说白一点,不还是榷场嘛。

    倒是一个很执着的人,一心想要摆弄这个榷场搞钱,宋辽的榷场黄了,现在脑经动到海贸上去了。

    这人为何对钱如此痴迷?可据朕所知,他并非贪财之人,连沈义伦都赞许过这小子的清廉。

    朝中也有许多如沈义伦一般的清廉官员,他们是真的不在乎钱。

    可这小子不一样,担的是清廉的名,但脑子里想的却全是钱,整出诺大一个工坊,家里却连个伺候起居的奴仆都没有。

    这是最让他赵匡胤看不懂的地方,从来没有一个人如他这般,重钱却不爱钱。

    王浩听着赵老大的话则有些不以为然,你这话也太现实了些,不问过程,只求结果?

    又不是说这市舶司的招牌在那一挂就能来钱的,这钱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一文一文的积攒起来的,那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