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34章 强盗逻辑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赵匡胤听说这外邦的商船还会划去高丽辽国做生意,心中的天平便再次开始倾斜了。

    却仍旧对这放纵水军去劫掠他国途经商船的做法感到不妥,人家不过是借个道而已,说劫就给劫了,那不就是强盗嘛,实在有损大国颜面。

    “话虽如此,但这做法着实不妥呀。”

    “不与大宋商贸的海商就是坏海商,必须严厉打击。”

    “你……你这不是强盗逻辑嘛。”

    赵匡胤听的脸都绿了,这也太不讲理了。

    “非也,这是强国逻辑。”

    “强国逻辑?”

    这是屁的强国逻辑,这分明是强词夺理……

    “然也,强国逻辑只奉行三条原则。”

    王浩信誓旦旦的伸出三个指头。

    “哪三条?”

    “一为王道,二为霸道,三为孔孟之道。”

    赵匡胤闻言略带戏谑的看着王浩,心说谁都知道你小子连个四书五经都没翻过,倒在这里讲起孔孟之道来了,倒要听听你这道又是个什么道法。

    “那……何为王道?”

    “若有不服,打到他服。”

    这果然又是毫不讲理的那一套。

    “那何为霸道?”

    “服的也打。”

    “那何又为孔孟之道?”

    “打之前,先知会其一声。”

    听到这里,赵匡胤再也憋不住了,这臭小子总是蹦出几个不知所云的子曰不算,现在连道德经都给祸害上了。

    净是些毫不讲理的胡扯,简直胡说八道,更让人气愤的是,自己竟然还听的津津有味,着实恼人。

    “那就算你这狗屁三道在理,又如何得知在茫茫大海中有他国商船经过?”

    这也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地方,山川平地间要擒拿一个贩私盐的奸商尚且有诸多困难,更何况是那茫茫大海。

    “海上的航道与陆上的商道其实也差不多,都是有其固定线路的,而且会比陆地上的道路更为固定,没有哪支商队会冒险偏离航道的。”

    “竟还有这事?”

    这不废话么,在只有指南针,顶多再来一点迁星术的时代,哪个商船会真的驶向茫茫人海,都是沿着海岸线爬行的。

    不过此时的赵老大虽然好奇,一时半会却也解释不了海商们为何会在四周全是水的海面上走同一条航线。

    “确实如此,陆上都会迷路,何况是那茫茫大海。”

    “倒也有几分道理,你继续讲。”

    讲着讲着,赵匡胤似乎对这海上贸易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让大宋水军在海商途径航线的各岛屿之上建造灯塔,由少量水军驻守,为过往海商指引航线。”

    这才是重中之重,从沿途小岛开始,海盗一剿,灯塔一造,三五军士一守,那就是名副其实的大宋领土了呀。

    况且这灯塔对如今的海上航行帮助极大,定会获得众海商极力的拥护,小岛上可以造灯塔,那大岛上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至于造灯塔的费用,自然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到时一笔灯塔税是免不了的,而且还会收的非常顺利。

    “你且等等,如你所说于诸多岛屿之上筑造灯塔,此一举糜费何止万金!”

    “花不了几个钱的,拿红砖水泥随便糊弄糊弄就能立起一座。”

    “啊?”

    王浩知道赵老大心中的此灯塔非彼灯塔,免不了又是好一番解释。

    中国古代也是有灯塔的,唐时就有了,不过没有专门用于航海的灯塔,而是用某些高大建筑的部分功能充当灯塔的作用。

    比如杭州钱塘江边上的那座六和塔,就兼具着照引航向的作用。

    这在岛上造一座六和塔,那费用可多了去了,而且还不止一座,到时钱没赚到,反而负债累累那就不美了。

    况且把兵就那样丢在海岛上,时间久了就真成水贼了,而且任由水军在大海之上胡搞瞎搞,早晚有一天得脱了僵,这事不能由着这小子胡来,得好好思量一番。

    好说歹说,总算解释清楚了此灯塔非彼灯塔,答应了王浩先造两个试试。

    顺便还向赵老大讨要了几十个真定窑厂的高级工程师,先行赶往广州去择地插根烟囱。

    说好了要插遍大宋各州府的,那里自然也不能落下,水泥虽然是劣质的,蛋围个避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