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66章 远赴南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该解决的矛盾全都解决掉了,该谈崩的生意也已经谈崩。

    四大家也送来了他们精挑细选出来的家中俊才,平时也是当读书人养着的,本来就是为了将来有一天也要去科举考场上碰运气的。

    这下倒好,直接省下了这一关,被直接安排进了太府寺。

    半个多月实习下来,倒也相处的不错,由着这一层关系,市舶司与四大家的关系也理所当然的进入蜜月期。

    阮老头不但很大方的补齐了之前不小心算错的税,更是把族中几条剩余的海船暂时的租借给了市舶司。

    离着出海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按照往年的经验,大概也就在这几天了,码头上的众多商贾们,也早就整装待发,迫不及待了。

    将近三百家的大小商号,以及一百五十多艘的大小商船,外加十几艘的外商船只,和水师的五艘战舰。

    这将会是一支规模空前的贸易团队,王浩甚至一度怀疑,这样规模的商队一下子涌入南洋各国,会不会使那里的物价体系崩溃掉。

    不过似乎也不用太担心,就算这一百多船的货物全部加起来,按后世的概念去理解,远没有一艘巴拿马级的集装箱货船装的多。

    再者,虽说有将近三多家的商号,其实大部分都是比较小的规模,有的甚至是四五家的商号才拼了一条货船。

    不过也有大的,像杭州来的吴老板,虽说他本人早就跑没影了,但留在码头的货船,足足四艘,而且装的,大多好都是非常值钱的丝帛和高档瓷器。

    就这规模,当日拉他入伙钱庄的时候,还一口一个小本经营,着实让人气愤。

    商贾们的货物倒也算得上五花八门了,除了传统的那些东西,这次因为规模实在超乎想象,不少商贾没来得及备足足够的货物,因此在临行前索性就临时准备了一些之前都不曾漂洋过海的货物。

    比如有个商贾采购了不少农具,准备销往海外,还有人甚至顺便捎上了亲戚家自己生产的几箱宣纸。

    另外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诸如胭脂水粉,金银首饰,衣服鞋帽等等,凡是街上在卖的,基本都有涉及,最夸张的甚至有人还往船底装了几十个大小磨盘充当压舱石。

    说什么大宋的百姓人人都爱吃豆腐,海外的人也一定喜欢吃,他要把磨豆腐的技术传扬到海外去,以后打算做黄豆生意。

    你还别说,豆腐这玩意,在这个时间点,似乎还真没有被传到南洋去,说不定还真能被他做成一门大生意,王浩甚至有种把臭豆腐的秘方教给他的冲动。

    臭豆腐呀,至今仍然很清楚的记得自己第一次拉着个小车出去卖臭豆腐的场景。

    翠儿拿丫头在车后推着,嘴里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问了无数遍这个东西真的能卖掉吗?

    不知道现在的她过得可好,有没有仍在一门心思的等着自己。

    还记得叫六子他们来当托儿试吃臭豆腐时的拙劣表演。

    还记得和尚把那一碗臭豆腐倒进嘴里时的龇牙咧嘴。

    还记得杨延青端坐在街头夹起一粒臭豆腐的斯文举动。

    还记得老娘抱着一坛臭豆腐交到海公公手中时的心疼表情。

    还记得义学的学生们第一次学做臭豆腐时那认真的模样。

    他们可都安好?

    时间如梭,转眼又已入冬,还玉曾说,一下子年轻了二十岁,又可以肆意的挥霍青春了,却原来也是经不起挥霍的。

    去年的年是在小六子那一脸愁容的太原城下过的。

    今年的年,怕是要在大洋彼岸的南洋过了。

    来到这片土地的第二个年,一家人仍是无法团聚。

    他们可曾安好?

    咚咚咚咚。

    跳大神的伴奏声把王浩的思绪从回忆中拉了回来。

    出海的日子,出海的大日子。

    码头上的迷信活动也比往年搞得宏大了许多。

    水师将士们正在列队登船,三千将士,除了五艘战舰上的一千多人,剩下的,将会分散在一道出海的各大小商船上。

    船头上,老船长们也在焚香祷告,海上的生活,有波澜,唯一祈祷的,只是出入平安。

    “大人!真的不能带我们一道走吗?”

    市舶司的崽子们仍然没有放弃努力,在王浩的影响下,他们也开始向往海那边的世界。

    “诸位同僚,后会有期!”

    方继祖背着个很秀气的包裹用行动催促老大赶紧登船。

    “后会有期,诸位放心,青山到时会将南洋的地理地貌制成沙盘,让诸位也见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ZvenWvIpBa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I2CTf7nUNnGYk9Wo¥,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