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93章 因祸为福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许大人幸苦啦。”

    看到如此积极的许县令,夸奖勉励自然也是不能少的。

    “大司农言重了,此乃下官份内之事,怎能不尽心竭力。”

    “大灾之后有大爱,患难时刻见真情呀!许大人爱民如子,高风亮节,实乃紫贝百姓之福呀!”

    许县令闻言,心中狂喜,这些天来的付出,总算没有白费。

    仿佛是看到了自己马上就要高升一般,嘴上一个劲地说当不起当不起,那身子骨却真真切切地飘了起来。

    王浩却没有因此替他美言的打算,一个非常爱表现的官员,其实更合适留在这里搞搞建设。

    怎么说都要让你在这里再贡献个三五年才好。

    “本官此番受陛下重托南下广州府改制市舶司,因此呢,以后这样规模的商队,每年都会有。”

    “大司农有何吩咐尽可直言,下官一定照办。”

    许县令自然明白大司农的意思。

    本来么,广州府改制海贸,跟他们琼州岛上的这个犄角旮旯,有个毛的关系。

    但既然大司农已经这样说了,定然是另有要事相托的。

    把大司农交代下来的这件事办好,那自己的升迁,定然是稳稳地了。

    因此没有丝毫犹豫,直入主题,心想即便是要上刀山,也要豁出这一次了。

    王浩当然不会让许县令上刀山,交托的事情很简单,就是让他择地建一座灯塔而已。

    “大司农?恕下官愚昧,这塔有何用处?”

    许县令擦了一把额头的冷汗,讷讷地问道。

    按照大司农的说法,这样一座塔造价不菲呀,而且还要在塔上立一面硕大的铜镜,还要点上一盏长明灯。

    “乃是为商船引路所用。”

    “引路?”

    “对,有了这个灯塔,除了为商队引路之外,他们也就知道了此处有一良港,自然也就会有途径的商船前来靠岸。

    另外,你再令人将那码头修整一翻,有了灯塔,又有了良港,这紫贝县城以后会是个什么模样,想必不用本官多说了吧?”

    许县令闻言,思索片刻,脸色渐渐变得有些激动起来。

    照这么说来,这灯塔其实就是他们紫贝县城招揽过往客商的一块招牌嘛!

    若每年能有这样规模的商队光顾一回,那这紫贝县城还能叫犄角旮旯嘛。

    一瞬间,似乎是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颤抖着嘴唇,把胸膛拍的噗噗响。

    一再保证定然把大司农交托的事情办好。

    紫贝县城,就是后世的海南文昌市,为海南三大历史古邑之一,也是闽南文化发源地。

    境内的清澜港也是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及重要的港口枢纽。

    虽然眼前的紫贝县城不过只是一个偏僻到不能再偏僻的海边小县城。

    但王浩知道,这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港口城市。

    要激发人们对探索海洋的热情,不光光是设立几处市舶司,建造几个大码头就能实现的。

    把这样的一个个小渔村,慢慢打造成一座繁华的商业聚集地,让人们耳濡目染的感受这一切的变化。

    才是激发人们漂向大海深处的最好例证。

    数千年来,华夏民族一直是一个陆地民族,对土地的依赖性,几乎是镌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依赖性,让人们对海洋这片更广阔的天地没有什么兴趣。

    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照样能把日子过得很好,那为什么还要去凶险异常,永远也看不到彼岸的大海上讨生活。

    所说这其中也有当时的航海技术水平的局限性。

    但这也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逻辑命题,如果一直不肯迈出去,何来发展?

    改变是缓慢的,改变也是润物无声的,改变更是迅捷而又翻天覆地的。

    就比如眼前,一艘艘因台风受损的海船,在当地乡民的劳作下,重又立起了一根根耸立的桅杆。

    也因此,不少年轻小伙被商贾们说服,愿意成为他们船上的一员了。

    这次回去之后,这些商贾们,无疑都会大幅度的增长商船规模。

    无他,故临城里还留着许多没来及拉走的宝贝呢。

    而且以后还会更多,再加上这一趟出海的巨大利润。

    很多原先三五个人共用一条海船的商贾,定然也会马上想办法拥有一条自己的海船。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