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331章 虱子蔓延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那你剪是不剪?给个痛快,剪了有老婆,不剪没老婆。”

    看着有一些犹豫的老关,王浩进一步威逼利诱,真是的,又不是yān gē,理发而已,有什么好犹豫的。

    “大……大人,俺要不再考虑两天,成不?”

    “好,那就两日后再剪。”

    “大人,俺刚才说是再考虑考虑!”

    “嗯也好,两天后再剪,也好先做把趁手的剪子出来,你且放心,下回我来剪,不会失手。”

    “这……啊?”

    老关闻言惊呼一声,感觉头皮一阵阵的发麻,耳朵也在跳。

    “大人,似乎……似乎……俺老铁似乎也长虱子了!”

    听说剪了头发就分配婆娘,一边的老铁立马就心动了。

    “什么?你也长虱子了?!为何不早说!快去给兄弟都检查一下,看还有谁也愿意长虱子的……不对,看谁也长了虱子。”

    “得令!”

    铁柱乐颠颠地下去为队员们检查身体了,这主意太划算了,剃一次头发就能换到一个婆娘,他铁柱至少能剃十回。

    于是,一番仔细的检查下来,果然在护卫队员中发现了不少头上长了虱子的人。

    有不少人甚至都不用检查,只是自我感觉了一下,就已经断定自己的头上长了虱子。

    剩下一部分还在考虑当中,他们需要细细斟酌一下,自己头上到底要不要长虱子。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王浩相信,只要让身边人的头上多长一些虱子,短发这种发型,很快就能在某个小范围内普及开来。

    只是没有发型师与合适的工具是个大问题,剪头发用的剪刀,与寻常的剪刀在设计上是有一些出入的,并不是随便打一把小巧一些的剪刀就能用。

    而且这短发,看似简单,真要剪起来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一连试了好几个脑袋,都几乎给剪成了癞痢头形状,长短不一,非常的不雅观。

    只得学着还玉那样,短一点再短一点,最后几乎都给剪没了,才稍微有那么一点样子。

    理发的手艺,可以熟能生巧缓步提高,但是使用的理发工具,就不那么容易找到了。

    王浩甚至怀疑,古人不理头发,是不是与找不到适应的工具有关?

    其实古代的理发,除了观念问题,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制于金属冶炼技术。

    那时制造锋利、方便的理发工具的金属不是很普及,限制了人们可以随时理发。

    头发的长与短其实也没有那么严格的规定,只要不是铮亮的光头就行,好留着一些,就不算对父母大不敬。

    还有,在古代也确实没有制造锋利剃刀的金属,真正剃刀的出现和使用,应该是优质钢材的出现以后。

    拿此时的剃刀剃头,等同于受刑,一个头剃完,脑袋上就是伤痕累累了。

    因此市面上修面的那些铺子里,也大多之用一些造型夸张的剪子修理头发及胡须,剃刀是很少见的工具,也大概只有庙里的和尚才会用非常不锋利的剃刀来剃头。

    真正的剃刀这种理发工具,一直要等到明清时代才会广泛流行。

    所以,与其说限制短发流行的,是当前人们的世俗观念,还真不如说是受制于当前的冶炼技术。

    但这些问题,对目前的护卫队而言那是不存在的,他们每人都藏了好几个宝贝疙瘩。

    拳头大小的上等乌兹钢锭,行囊里随便翻一翻,就能找出两个。

    用一坨乌兹钢锭,找个手艺不错的剪刀师傅,应该能做出一把比较实用的牙剪。

    在江州城里兜了一圈,都没找到个做会剪子的匠人,原来区区一把剪刀,在这个时代也属于高档货色,一般的人家家里,是没有配备剪刀这种东西的。

    只是一把剪刀而已,如今的地位,却丝毫不输八十年代的一台黑白电视机,整个村子,没几户家里有的高档货。

    之前也没怎么关心过这些杂七杂八的生活用品,而且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生活条件最优越的汴京城中。

    来到这小地方,才发现老百姓过的日子,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拮据,尤其是像这种前些年刚刚被洗劫过的县城,大多人,基本上还在温饱线上艰难求存。

    于是只得暂时放弃做剪刀的想法,等过些天路过杭州城的时候再去找找。

    北京张麻子,杭州张小泉,这两大剪刀届执牛耳者的其中一家便在杭州城里。

    尽管此时小泉师傅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都可能还没出生,到做剪刀的手艺,应该也是露出一点端倪了,就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