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340章 烧瓷工坊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王大富家的烧瓷工坊,与如今所有的工坊工厂一样,就是纯手工工艺的作坊。

    也没有引入流水线作业,因此产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不过烧瓷这门产业,比不得烧砖,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

    烧瓷从炼泥到成品,一般都有十来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是细活,需要经验丰富的烧瓷工人,才能烧制出品相上佳的瓷器。

    尤其是后面几道刻花,施釉及,彩绘等几道工序的工人,几乎都能称得上是老艺术家了。

    另外烧瓷的烧窑,也不同于烧砖,其对窑温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尤其是最后一道彩绘之后的回炉,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将一整窑的成品给烧废掉。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及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一般温度约在700—800度之间。

    另外,烧窑前在坯体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则称为釉下彩,其特点是彩在高温釉下,永不退色。

    瓷器的彩绘与一般绘画不同,因为画工在坯体素胎上施釉和作画时所见的颜料色,在经过高温烧制和烘烤后会发生很大变化。

    一件件颜色暗淡,貌不惊人的半成品,在经过炉火的烧炼过程中,会呈现出各种绚丽夺目的色彩。

    而与此同时也便可以得知,为瓷器作画是需要怎样的特殊经验和想象力了。

    王浩对烧瓷的工艺也不是很了解,装模作样地绕了一圈,也给不了啥有用的建议。

    倒是对那些老艺术家们彩绘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蹲在那儿看了好久,原来那些瓷器上精美的花纹,在回炉之前,竟是这个样子的,比小蝶随手的涂鸦都有所不如……

    可是这釉彩在经过烈火的洗礼之后,却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如此绚丽夺目,光彩四溢,着实让人惊叹不已。

    随后又在存货仓库中走了一圈,种类不少,以青瓷为主,装饰印花也是个有千秋,不论是画花、刻花、剔花还是镂花等,图案上的花鸟虫鱼不论是造型,色彩,还是纹样都有令人咂舌的意境与气韵。

    只是看来看去,唯独少了一种瓷器,这种瓷器,也是后世最能代表中国瓷器的一种。

    那就是青花瓷,而且细想起来,平时生活中,也似乎没见过青花瓷。

    这倒是奇了,瓷器届怎能少了青花瓷这个主要代表?难道是这青花瓷是宋代之后的产物?不应该呀似乎。

    “王老板可知有一种被称作青花或白地青花的釉下瓷?”

    “自然是知道的。”

    “那为何本官不曾见过这种青花?”

    王大富既然知道有青花瓷,那就说明这种工艺已经出现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流行起来,莫非是工艺还没成熟?又或是

    “大司农有所不知呀,这青花的品相自然是极好的,早在前唐时期,就已经出产过不少上等的青花瓷器,只是这青料难寻呀。

    据大富所知,前唐时期烧制青花所用的钴料,乃是产自西域,得来极为不易,也正因如此,这烧制青花瓷的工艺,也一直没有突破,所以,时至今日,几乎已经没有瓷窑烧制青花了。”

    讲起烧瓷这么工艺,王大富讲来,倒也是头头是道。

    一番话下来,就已经把这青花瓷的前世今生讲了个通透。

    这就对了,青花瓷起源与唐代,而且作为青花瓷的主要原料,是从西域得来的,这也符合唐代的历史。

    而到了这宋初,产自西域的钴料很难再通过丝绸之路运过来,所以这烧制青花瓷的工艺,不但没有继续发展,而且有渐渐没落的迹象。

    这怎么可以!那可是青花瓷!

    小周同学的那首歌自己都还记着呢,怎能容许这青花瓷就此没落。

    于是,本着抢救国宝的伟大使命,王大司农当即决定,以最迫切的心情,迅速组织淘宝队,去西域抢…………救青花钴料。

    可是再细细一想,这也不对呀,青花瓷在后来能在瓷器届大放异彩,肯定不会一直需要依赖进口钴料的。

    肯定是后来的人们在国内也找到了上等的钴料,才会把这青花瓷发扬光大的。

    而且数量不会少,地区也不会偏远,因为在后世被称为瓷都的景德镇,就在姜幕云老家的东南面,非常近。

    “人无我有呀王老板,你不妨派人去越州饶州一带打听打听,本官曾偶然听说那一带也有上等的青料出产。”

    这纯碎就是瞎蒙了,去越州寻找青料,不过只是印象中那一带有个越窑遗址挺出名的。

    而去饶州打听,就更模糊了,只因为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