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404章 人才辈出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关南路雄州城州府衙门的临时潜邸指挥中心内,已经好几年没有喝过酒的赵匡胤,忍不住又给自己倒了一碗浊酒。

    一口饮下,忍不住又是好一番的唉声叹气。

    这事的确恼人,刚刚领着大军赶到雄州摆开阵势,准备好好的教训一下前来侵犯的辽国大军,却被告知后院起火了。

    而且是大火,一把熊熊的大火。

    夏州不能乱,这几年西北之地的建设刚刚有点起色,一旦乱起来,这几年的发展极有可能功亏一篑,连刚刚拿下的那几个州也会可能因此保不住。

    可夏州已经乱了,收到急报的时候,夏州的反军就已经兵临银州城下了,估计等援军赶到,也已经来不及了。

    还是太过掉以轻心了,以为如今的夏州并没有可以成事之人,所以这胃口稍微就开的大了一些。

    没想到这夏州之地还是有人的,不管这其中辽国参与了多少,但区区一个二十不到的毛头小子,能在不声不响之际,就举起十万反军的大旗,着实让人吃惊。

    十万夏州反军,这几乎是倾举族之力了吧?一个不足二十岁的毛头小子,如何能说服全族之力反宋?

    想到这里,赵匡胤的神情又不自觉地恍惚起来,这世道是怎么了?为何处处出现如妖孽一般的年轻人?

    自己家里的那几个就不说了,连辽国,夏州这样的地方,都出现这样的后起之秀。

    尤其是辽国的那个,也不过就是二十几岁的年纪,不但手段了得,而且还是个女的。

    如今拨了三成的兵力火速驰援银州城,导致关南也只能选择守势,形式对宋军极为不利。

    但有一点不明白,辽军兵临雄州之后,只是作了几次试探性的进攻,之后就后撤五里,这几天也一直没有什么大动静。

    前几日还遣使入城,点名要见王浩那个小子。

    王浩那小子这些年一直在岭南及海上流窜,并没有与辽国有什么接触呀,那宋辽榷场,也早已经没了下文,这辽帝为什么会提出要见他?

    难道是又要商谈重开宋辽榷场的事?那这仗还打不打?是不是再调一些援兵去银州城,把那里的叛军给彻底剿灭了?

    或者只是辽国的疑兵之计?假意商讨议和,让宋军再度调兵银州城,他们好伺机而攻?

    绝不会那么简单,劳师动众,以举国之力兴兵南下,绝不会只是想要斜坡大宋重开边贸那么简单。

    然而尽管大军压境,这一带又都是极有利于骑兵作战的平原,但是要跨过去,却也并不是那么容易。

    这些年来,不但寰州朔州那边大搞建设,关南这几座城也没有落下,比如这熊州,经过这几年的加高加固,俨然已经是一座名符其实的雄城,凭辽人的攻城手段,这样的雄城,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天堑了。

    而且既然来了,朕也不可能随随便便的放他们回去,尽管分了三成的兵力出去,但打还是可以打一打的,自己的那支重装步人甲,也很需要让他们见见血,挫一挫辽人的锐气。

    不管怎么样,待这边的战事了结之后,是时候该好好的整一整银夏五州之地了。

    不能再抱有幻想,去和平的解决夏州的问题,无论如何不能坐视夏州做大做强,那块地方,光靠安抚,招降之类的怀柔手段,是绝对镇不住的。

    一旦有机会,夏州必反,只能用铁血手段把那五州之地彻底征服。

    然后建立城池,迁汉民入境定居,发展农耕,发展商业,推行两族通婚政策,才能彻底解决西北边患问题。

    那政策叫什么来着?同化?对就是同化。

    想到这里,赵匡胤不免又暗自对王浩那小子的政策眼光嘉许了一番,果然是个百年一出的不世奇才啊,这些关于边疆土民的问题,早在数年前,两人就在车中剖析过,当初还笑话他说来说去,只知道在钱之一字上作文章来着。

    如今想来,这些年来,他的确在始终不渝地在钱之一字上作文章,而且做的越来越出色,曾经的预言,也在以另一种方式应验。

    “报……!禀陛下,辽军正在集结兵马。”

    此时的王浩正在一个劲的腹诽为什么去边疆抗击外敌都要拉上自己这个搞经济的。

    他甚至不知道跑这一趟的原因,其实是多年未见的辽后想见见他。

    本来还想着悠哉悠哉的过去,没想到船队刚刚进入大运河,就又遇到一个前来送信的军邮。

    这是来催来了,真是扫兴,大冬天的,还要骑马赶路,是份苦差事。

    不但如此,小蝶还很不懂事的非要缠着一同过去,那边有好几所义学被辽人摧毁了,一定要过去看一看。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