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174章 拼价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并且一早就去了趟钱德厚家,让他在镇上也宣传宣传。

    同时告知最早一拨拉豆腐的马车车夫,让他们转告唐万春,在县里也宣传开来。

    总之,要让整个石潭县都知道,姜家出的价格更高。

    当然,最主要是要让杨喜大知道。

    县令府邸之中,管家匆匆忙忙跑到杨喜大面前禀告:“大人,姜家那边好像急了,提了两文钱价格,说要收购黄豆。”

    杨喜大听了高兴不已,道:“估计是他们家黄豆不多了,才这么心急,一天时间就提高了两文钱,就怕别人不卖黄豆给他们家吧,哈哈哈!”

    顿了顿偏头对管家说道:“去,让他们放出消息,说县里粮铺以八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黄豆,务必让姜家没有黄豆可买。”

    百姓们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全炸了锅。

    之前以四文钱一斤卖掉黄豆的人家后悔不已,捶胸顿足,懊恼着怎么没有留到现在才卖。

    不少刚把黄豆运到姜家的百姓,又听说县里传来的消息,顿时一个转身往县里去了。

    当然,姜家也还是以六文钱一斤的价格收购了少量黄豆。

    县里刚传来消息不久之后,姜家又放出消息,再次加价,十文钱一斤收购黄豆。

    这消息一出,整个县里的百姓都沸腾了,心中澎湃难以平复。

    这可是发大财了呀!

    十文钱一斤,比大米还贵上不少,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水稻产量还是很低的,黄豆比水稻好种不少。

    不少百姓都开始观望起来,看看县里粮铺还会不会加价。

    毕竟手头黄豆有限,难得碰到这么一次挣钱机会,得谨慎一些。

    果然,还没一天的时间,县里的粮铺又传出了消息,再次加价,十二文钱一斤。

    整个石潭县的百姓都难掩内心的激动,跟打了鸡血一般。不少百姓开始到不知情的附近城镇收购黄豆,就想高价卖出去。

    姜家在这之后,一整天没有动静,那些观望的百姓则纷纷往县里赶去。

    “姜家没动静了?”杨喜大问道。

    管家点了点头:“是的,自从我们提了价之后,他们一整天都没动静了。”

    顿了顿又道,“不过那人传来消息,说姜家表面虽然没动静,但家里其实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姜家两个当家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呢。”

    “哈哈哈哈,这就对了,让他们着急,到时候没了黄豆,自然还会到我这里来买。”

    又是一天过去,姜家还没有提价的动静,又有一部分沉不住气的百姓拉着自家的黄豆往县里赶去。

    十二文钱一斤,已经是不错的价格了。

    平常辛辛苦苦种十几亩地,才能挣十两银子不到,这还是家里地多的中产农民,被各种克扣加上成本花费之后,一年存不了多少银子。

    别说那些家里人丁单薄地又不多的人家,一年能够挣一二两银子顶天了。

    有些家里储存了两三千斤黄豆的都要高兴疯了,这半年来的辛苦没有白费,不枉他们日日夜夜打理着家里的十几亩田地。

    这下一来,别说十两,二十两银子都有可能挣回来。

    这两天姜孟良和周慧慧在家中焦急不已,他们心中没有底,慌张的情绪都是真的,被杨喜大的收买的人看在眼底。

    而姜小念淡定不少,她依旧有条不紊地在姜家饭馆推广凉皮,而且还让钱德厚去物色了一个厨子来,打算让他专门做凉皮。

    不少百姓卖了黄豆,手上余钱多了,也会嘴馋一番,到姜家饭馆吃吃传说中的凉皮。

    整个石潭县的人都和天气一样,内心火热不已。

    第三天的时候,姜孟良实在沉不住气了,家中黄豆日益减少,再这样下去,就要断货了。

    “这可怎么办啊!家里的豆腐生意就要做不下去了!”

    “爹,你别急,我们再提提价,先收购一批应应急再说。”

    “还提价?这可比豆腐价格高太多了,成本都要保不住了。”

    “没事,你先提,我之前偷偷联系了一家粮铺,他店里还储藏着不少黄豆,答应以低价卖给我。”

    “还有这等好事?”姜孟良将信将疑。

    姜小念笃定地点了点头:“爹,你相信我,我出去一趟,明天就能给你运一车黄豆回来。”

    三人又开始躲在房间里开家庭会议。

    后来商定,让姜孟良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