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55章 勾连外族同谋华夏,寡鲜廉..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将军!”

“将军你回来了!”

……

李智云率军在渭水河畔的新丰追赶上大军。

他所率领的是骑兵,其他一万两千大军也是精锐之士,加上有意加快行军速度,是以赶上了大军。

陈晔和刘忠义见到李智云后,率领各级将领高兴参见。

李智云骑马立于渭水河畔,河中运船百舸争流,转运粮秣物资。

古时行军,大军多沿着合流行进。

而官道也多沿着合流。

这是有战略考量的。

古代的技术水平,河运无意比陆运更加便捷,运量更加大,行军打仗,后勤粮秣是十分庞大的。

陆运转运粮秣,想要保持紧跟大军前移,就需要无数的人力和物力。

其中的消耗会令人头皮发麻的,而且还要征召民夫,陆运保证五万大军的后勤,至少要征召十万的民夫。

而河运则不同,两千条大小船只,就可以保证五万人的后勤。

所需的人力也不过五六千。

而且沿河进军,大军的水源问题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所以遍观古时征战,大军行动多是沿河行进,而沿河的郡县也都是战略要点。

就拿李渊此次近逼关中的行军路线来看,同样是沿河进攻,从太原起兵,一路沿汾水进攻。

只占领沿途沿河的战略郡县,其他地方根本不予理会。

只要大局明朗,其他地方传缴可定!

渭水,黄河分支。

滚滚浑浊的河水一往直前的奔腾。

李智云看着出神,现在的历史就如同这河水一样浑浊不清,未来局势谁都说不清。

而历史又如这河水一样,浑浊中却依旧无可阻挡的要前行。

人力可以改变河水的走向,他不能阻挡历史奔腾前进,但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吗?

李智云心中如是沉思着。

片刻后,他才回过神来,看着陈晔和刘忠义说道:“我不在这段时间,你二人做的很好。”

“末将不敢贪功,是将军待将士们恩重如山,兄弟们愿意舍命相随,将军去哪里,末将等就跟着将军去哪里!”陈晔和刘忠义说道。

他们倒不是恭维。

李智云给士卒分地,每家每户得良田二十亩左右。

而且李智云只收三成的租子,要知道现在这个时代,即便是仁义的大家族,对佃农的租约也最低都是收成的五成。

甚至更高的达到了六七成。

加上赋税,自带干粮的徭役,其实此时的农民生活的极为艰难。

青黄交结的时候,免不了要用野菜充饥。

这还是关中,大隋皇都!

其他地方可能比关中更甚!

而李智云的租子只有五年,五年之后,地便归农民自己所有。

而且三成的租子,李智云也不是用于自己奢侈享受,而是用于军中。

军中的士兵,都是郃阳百姓的子弟,他们不过是拿出三成的粮食,供养自己的子弟。

这样的条件,在百姓看来,简直就是天大的恩义。

李智云对此很清楚,他有时候心中也感慨,华夏的农民,似乎是最容易满足的。

就因为这点在李智云这个现代人眼中,微不足道的恩惠,郃阳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士兵虽然新附,却对他忠心耿耿。

万宣道正在鄠县以李家的田地推行郃阳做过的事情。

相信不久之后,鄠县的四万士兵,也会对他效忠。

李智云心中忽然间澎湃激荡,似眼前的滚滚渭水浊流,他扬鞭直指潼关方向,大声命令道:“兵发潼关,骑兵先行,占领永丰仓,弟兄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吃饭问题,全都在永丰仓上了!”

永丰仓!

这座历史很有名的粮仓,早就被李智云盯上了。

他将近十万大军,消耗用度极大,而他现在没有地盘,杨侑朝廷对他多有防备,供给的粮秣给养少之又少。

他一直以来都是用缴获的物资供养大军。

占领永丰仓,据为己有就是李智云早就想好的。

借口迎战李渊,占领永丰仓,将永丰仓中储备的粮食全都转运到郃阳。

历史上,李渊打开永丰仓,赈济灾民,军队猛地膨胀,而且还赢取了民心。

李智云既然知道历史,又岂会让历史重演,白白便宜了李渊!

三日后,李智云大军兵临潼关。

但于此同时,他也得到一个十分糟糕的消息。

李渊攻破霍邑之后,马不停蹄直扑绛郡。

绛郡郡守以及郡尉拥郡兵一万五千人,竟然大开城门,献出绛郡不战而降。

李渊兵不血刃夺取绛郡之后,兵左右两路大军。

长子李建成封陇西公,官拜左领军大都督,率领一万骑兵,八万步军直扑河东。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ZvenWvIpBa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I2CTf7nUNnGYk9Wo¥,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