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二十八章 遭遇抵抗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随后刘简下令暂缓进攻,即刻派人回禀萧正。

    不得不说,在处理杜伏威这件事上,萧正犯了错误。

    萧正本以为杜伏威如今辖厉阳、丹阳两郡之地,手下也有数万之众,怎么可能轻易投降?所以他压根儿就没想过派使者前往,谁料现在居然来了个神转折,这实在有些不可思议。

    尤其现在,正是李唐式微之时,怎么也够不上江淮一带,杜伏威怎么就轻易改弦了?

    难道是因为对抗新柳军?可李唐哪有兵力帮助杜伏威?萧正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其实,萧正不知道,杜伏威和翟让是一路人,并没有逐鹿天下的野心,起义只是被迫,只想在这乱世中保全自己而已。

    不管因为什么,萧正现在就面临个难题,是否和李唐开战。

    此次李唐非常之狡猾,刘简信中写明,派去招募杜伏威的使者居然是颜师古的弟弟颜相时。

    萧正可是在春节前后才拜访了孔家,想拜访颜家的时候,因其迁至长安才作罢。

    现在怎么办?

    魏征进言道:“主公,犹豫不得,当立刻下令刘简进军!”

    “哦?玄成有何高见?”

    “属下以为,若我军因杜伏威投唐而止戈,那其他郡县效仿又当如何?”

    “主公,虽说目前很多郡县都宣布投效李唐,可那不过是名义上的而已,李唐一时还难以真正的掌控,杜伏威身为一方诸侯,哪怕宣布投唐,李唐现在也不会轻易插手其事务。”

    萧正颔首道:“玄成言之有理,我这便给刘简下令。”

    魏征说道:“主公,也应当给军师凌敬下令,不管遇到哪方旗帜,我军都不可避而不战。”

    “好,就依玄成所言。”

    随后,萧正便下令给凌敬和刘简,按计划行事。

    同时,萧正也起身前往江都,虞世南等人在江都进行的土改和人口清查果然遭到了当地士族和官员的抵抗,甚至发生了工作队遇袭的恶劣事件。

    一路上,萧正也在反思自己对世家,尤其是山东和江南士族的态度。

    自衣冠南渡,中国南北方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北方被注入了草原游牧民族的血液,而南方,则完全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

    说实话,在这方面,要感谢杨坚父子的巨大功绩。

    杨坚一统南北,结束了中国长达二百余年的南北分裂局面。

    杨广登基后,迁都洛阳,兴建运河,大量任用江南和山东士族,以此来削弱由军功贵族所组成的关陇集团,目的就是想达到帝国的真正一统,不得不说,杨广格局很高,志向远大。虽然最后失败了,却也为南北融合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世家门阀,尤其山东士族的功绩也不能抹杀。

    北方之所以没有完全被草原文化所侵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世家的作用,他们继承和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

    而衣冠南渡的士族,不仅为南方的开发与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对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南北方没有被彻底分裂,最主要的就是因为文化上一脉相承。

    那么,是否就因此而忽略他们吞并土地、隐匿人口的行为呢?

    萧正对此很是有些头疼。

    一路急行,在抵达江都后,萧正发现事情比他预想的还要严重。

    不仅仅是官员、士族的对抗,底层老百姓对新柳军也是相当抵触。

    他们已经习惯了宗族,这种观念已经深入骨髓。

    在官府与宗族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都选择站在宗族一边。

    所以,要想搞定这些百姓,首先就要搞定这些大小宗族势力,而要搞定这些宗族势力,势必就要做出妥协,而妥协,又是萧正所不愿的,这与他的既定方针完全不符。

    虞世南告诉萧正,有十几个工作队遭到对抗,甚至二十余人受伤,六人在冲突中丧命。

    萧正对此非常愤怒,道:“呵呵,对沈法兴,对宇文化及,他们像老鼠一样,到了本王这里,他们来能耐了,真当本王学不来张金称和朱粲吗?”

    虞世南急忙道:“主公还请慎言!”

    在虞世南看来,如今的萧正已有帝王之相,怎能把自己和张金称这些人放在一起比较呢?

    学张金称和朱粲?这要传出去,对萧正名声将极为不利!

    欧阳询也道:“主公还请息怒,但凡革新,都当谨慎缓行,实在不宜操之过急。”

    萧正缓缓摇头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88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