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五章 最亲近的致命一击(新书求..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太后!”

章惇丞相脸色大变。

后宫不得干政,似乎在北宋是件随时可逾越的事。

仁宗时期的刘太后,先皇时期的高太皇太后,都以自身能力证明,她们有足够的才能和强硬的手段,使国朝更进一步。

包括章惇在内,整个国朝都很习惯。

但是,以后宫之主的身份,强势决定皇位更迭人选,这有点大唐武后的气息了。

“向太后,臣观端王赵佶,行为举止轻佻放荡,望之不似人君,请您慎言!”

礼部尚书张叔夜,以而立之年位居六首,略显压不住气,对向太后的强势,悍然出言威胁道。

宋,非唐。

太后,您也没有武后之才。

闻言。

向太后眼中烧起一团火,冷喝道:“国不可一日无主,朕观汝等久久不能决策,才亲自出声过问,难道作为代历代帝王监国的朕,没有资格吗?”

“乖宝宝”的端王赵佶,紧跟着对张尚书大人投去愤怒的目光,心中暗暗决定,登基之日,就是此人满门抄斩之时。

帝王一怒,血流漂杵。

从来不是在言语上说说而已。

“张尚书一时情急,言语间多有冒犯,请太后见谅!”

章丞相挡住了御阶上的质疑,又朝前走了两步,心中一横道:“作为监国,太后自然有询问储君之权,但无决策储君之权。

作为丞相,我也有提醒衮衮诸公之权,太祖祖训,后宫不得干政,但碍于国朝特殊国情,仁宗、先皇,少年登基,不得已在龙椅旁设了道垂帘。

可如今,不论是简王赵似,还是端王赵佶,都已到加冠或者该加冠的年纪,那道垂帘,请问诸公们,是不是该撤了?

再有就是,太祖给予吾等极高的权利,圣天子垂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有着远超唐朝臣子的待遇,是不是也该为国朝多做点事?

唐朝臣子,无为无能,不能阻止子篡父、弟弑兄、父杀子、子叛亲、妻谋夫、臣逆君,为历史铭刻,成为盛唐永恒的耻辱。

我知晓,诸公中大多与我政见不同,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可现在,我请问诸公们,我大宋,究竟还需不需要一个懦弱无能的君王,或者,还需不需一个武后,来带领国朝走向辉煌?”

丞相三问!

半数守旧派和无党派朝官都陷入了沉默。

当官之前,都是文人,文人都极为爱惜羽毛,未入官场之前,每每读到武后窃唐,有识之士抗议被镇压、被处死,都忍不住破口大骂。

牝鸡司晨!

以端王的软弱,一旦登基后,把持朝政的绝对是向太后,真要是再出个武后,又该如何自处?

微不可闻叹息后,守旧派中近三成的朝官,离开了那对欲尊端王为君为父的团体。

无党派朝官,在彼此相视后,则全体倒向了章丞相。

一半对一半。

紫宸殿被分为了两个旗帜鲜明的派系,章惇,逆风翻盘不负丞相之名。

向太后脸色阴沉如水。

章惇虽然没有直指,但含沙射影映射他欲成武后,成功获得中立和不少敌对派系朝官的支持,也让她内心多了块万斤巨石,毕竟,她有效仿武后的心……

端王赵佶恶狠狠从每个“叛徒”身上扫过。

这些人,比改革派更可恶。

场面,似乎僵持了下来。

“哈哈!”

章丞相身后,突然响起一阵笑声,文武百官下意识望了过去,不由得精神一震。

“臣以为,先皇未立遗诏,太后又是皇族代族长,立新皇乃是皇家私事,太后最有发言权!”

出声人:吏部尚书曾布。

改革派党魁之一,曾参与王安石变法,是章惇最亲近的好友。

正因为此,在章惇位极人臣,入主枢密院后,多次对显露才能的曾布进行提拔,甚至安排到了主管天下官员升调、考核的吏部尚书位置上。

万万没想到,在这最关键的时刻,给予章惇致命一击的人,恰恰是最亲近的好友、最信赖的战友。

“臣等,附议曾尚书大人之言!”

紧随其后,曾布门下学生弟子相继离席,站到了恩师的身后,这些人,尽是改革派中坚。

“你,你们……”

“丞相大人,这件事是皇家家事,您,还是不要掺合了吧!”

曾尚书大人朝老友投去了歉意的眼神,十年前,简王赵似打了他因在街强抢民女的儿子,赤~裸绑在柳树上狠狠抽打,丢尽脸面。

一想到因丢脸而数年不出门的儿子,他的内心就隐隐作痛,又怎么会让昔日的仇人坐上新皇位置?

局面反转,曾布全盘否定了丞相大人的话,更点明了太后一言而决皇位更迭并不为错。

这下,不少人再次陷入动摇。

大势,再成!

“曾尚书所言有理!”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