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十五章 拒绝保荐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就这样,不经不觉,半年时间就过去了,令到万千学子不惜寒窗苦读十载,甚至数十载的科举考试终于来临了。

私塾经馆内的各个学子在这段时间都显得很紧张,大多数都心绪不宁,毕竟是三年才一次的科举,如果失败了,代表着以前所作的努力都白费了,又要再等三年了,尤其是老范,人称范秀才,这里题外话科普一下,宋朝的秀才是不用考试过关获得的,落第也可叫秀才,含金量不高的,可以说是对读书人的普遍称呼。但明朝和清朝则不同,需要考过几重关卡,才能称为秀才,秀才的称谓得来不易的。这可算有功名在身,上了公堂也不用下跪的,这和宋朝的秀才有很大区别的。

范秀才已经四十多岁,只比袁先生略小几岁,也是屡试不第,屡败屡试,最好的成绩也就是通过举荐试,举荐试只是敲门砖,只有通过举荐试才能参加州试,如果州试成绩未能再进一步,则下届科举又要重新参加举荐试,周而复始。毕竟要等三年才一届啊!可以说是相当磨人的。有不少人考了几次落第后,大多会心灰意冷,放弃追求功名了。但仍有很多学子不肯放弃,又等来届再考。在那个年代,士农工商,士是排首位的,所以才会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靠科举晋身仕途,谋取功名利禄,是绝大多数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深入到骨子里的,范秀才就是这种人。

所以范秀才不信邪,一届复一届地参加。直到胡子都白了,都不放弃。背地里也不知受尽多少耻笑了。平常众书生都比较嫌弃他,不喜欢和他走在一起,以免被人嘲笑物以类聚。只有宋安比较随和,不嫌弃他,令到范秀才也很感激,自然而然就和宋安亲近起来,成了朋友。这样全经馆最老的和最嫩的走到一块,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平时范秀才有不懂的,也会向宋安讨教,他也不以为耻。学无前后,达者为师,宋安也是知无不言的。所以这段日子,范秀才也是获益良多,甚至可以说超过他以往修读的总和。

而就在这段日子里,石可人和兰儿到私塾比往常更勤了。当然也和她与宋安私定了终身有关。古代女子因在深闺,大多痴情,能够经常和爱郎相对,那怕微小的一个眼神,石可人也是心满意足了,尤其她正值少女怀春的年龄。宋安也是一样,有美相伴,在学堂里自然是读书劲头十足,郎有情,妾有意,一来二往的,两人感情可谓一日千里。

当然,他们也只是暗地里交流,不敢明目张胆,除了兰儿,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不曾看出一点端倪,就连石中玉也未曾有丝毫怀疑。可见他们的隐藏功夫做得相当足的,换到现代来说,又叫地下情。因为实在也是迫不得已,如若透漏半点风声,以他们之间悬殊的身份,地位。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无情的棒打鸳鸯,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至于科举考试,今次是属于举荐试,是到桥头镇里去考的,由于上次诗词大会里宋安的出色表现,并获得县学颁发的嘉许状。其实宋安已获得保荐的资格,也就是说,其实今次在桥头镇的考试,宋安是不用考的,直接可等下一轮就可参加州市了。

但宋安却不是这样想的,因为对宋代的科举考试尚未熟悉,参加乡试正好是练兵的好机会,就当赛前热身也好,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考试走得更长远,况且宋安对自己的实力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也符合宋安一贯的性格,连首关都过不了,未来何谈脱颖而出。

所以,宋安大胆地定下考试的策略,决定反其道而行之,向袁先生提出申请,恳请其修书一封致县学张大人,要求放弃来之不易的保荐资格,和其他学子一样参加乡试。

当听完宋安的要求后,袁先生不禁大为惊讶道:“宋安啊,别人求之不得的这个机会,你为何就轻易放弃呢?”

“老师,因晚生年纪尚轻,还未经历科举的历练,故晚生决定稳打稳扎,从最初级的乡试考起,积累考试的经验,如果乡试都过不了,那即便硬推晚生直接考州试,恐怕结果也会适得其反,恐有拔苗助长之嫌。”宋安道。

袁先生听完,不觉大为震撼,一般人想方设法谋求的免试机会,竟被宋安弃如敝履。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胸襟,袁先生不禁竖起拇指道:“孺子可教也。”遂修书一封,向县学张大人陈明事实,其中不乏对宋安赞美之辞。这件事也就这么定了。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