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200+1章 开启新时代的终极武器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北京!

由于小冰河期日益严重,虽然只是刚刚过中秋,一丝寒意已经显露出来,只不过这丝寒意带来的却是一年一度的丰收季节!

今日,朱由校罕见地罢朝一日,并且带着方从哲、刘一燝、孙承宗、徐光启,以及顺天府府尹吴炳瑞和一名叫王圭的官员到了京郊一处皇庄!

王圭就是当初在金銮殿上挨了一刀没死,被朱由校派出去清查河工的那位官员,他在中秋前回到京城,给朱由校呈报了一份详细的河工勘察折子,以及三颗主管施工太监的人头!

朱由校看过奏章之后,对王圭大加赞赏,直接将其提升为工部侍郎,主管大明境内河工水利修缮,并且让他筹划天启元年秋至天启二年春的水利修缮计划!

本来王圭得到旨意之后,便根据上一年水利修缮情况,废寝忘食地计划新一轮水利修缮工作,但因为他实在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所以被朱由校给抓出来散心了!

其实朱由校带着这帮重臣出来也不光是散心那么简单,主要还是因为玉米、土豆、地瓜这三种新作物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朱由校找他们来验证一下新作物的产量!

其实玉米、土豆、地瓜基本都是万历年间,或者更早期传入天朝的,这其中地瓜传入的时间和记载最为清楚!

要说这地瓜传入天朝,也有段颇为传奇的经历,地瓜本是西班牙殖民者带入菲律宾的作物,不过因为地瓜丰产,所以西班牙人严禁地瓜流出菲律宾!

福建商人陈振龙父子去菲律宾经商,发现这种作物不但味道甘醇,而且产量巨大,便想将此物带回大明,可西班牙人查的极严,陈氏父子便将地瓜藤蔓缠在缆绳之中,躲过西班牙人的盘查,最终将地瓜带到了大明!

陈振龙父子将地瓜带回大明之后,向当时的福建巡金学曾禀报地瓜的好处,在金学曾的支持下,地瓜终于在福建落户生根!

其实徐光启也曾经给万历皇帝上过《甘薯疏》,在其中力陈地瓜的好处,甚至说只要全国大面积种植地瓜,百姓将再无饥饿之忧!

只是当时徐光启人微言轻,万历皇帝又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所以对于扩大地瓜种植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朱由校可是后世穿越而来的人,他实在太清楚玉米、土豆、地瓜这三件宝贝的好处了,所以他早早就派人寻找来种子,并且在京郊的皇庄里试种!

现在三种作物全部成熟,朱由校自然要将几位朝中主要人物找来,好好见证一下这个历史时刻,同时也好对下一步新作物推广做好准备!

在皇庄的田地头上,朱由校带着这几位大臣,一边闲聊一边等着田间的农户收割庄稼!

方从哲看着田间那些农户忙碌的身影,不禁感叹道:“此间田舍之趣,实非我辈案牍劳碌之人所能企及啊!”

刘一燝也捻须附和道:“方阁老说的是,当年靖节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实在令人羡慕,只是我辈难以效法,实在是一件憾事!”

朱由校笑着说道:“那陶渊明种庄稼,只是种下去,便什么都不管了,结果让他种出来个草盛豆苗稀来,他那样的种法可是要害死人的!”

方、刘二人闻言顿觉尴尬,连忙欠身道:“老臣失言了,还望陛下恕罪!”

朱由校摆摆手道:“二位阁老不必如此,朕又何尝不想远离案牍,纵情山水,可惜大明这付担子压在肩上,朕实在不敢懈怠啊!”

孙承宗笑着说道:“陛下乃是中兴之主,自然要辛苦一些,不过陛下登基一年,大明国力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陛下文治武功也让天下人敬仰,哪怕前朝圣君之中也难有与陛下比肩者!”

朱由校点指孙承宗笑道:“这可是朕第一次听孙爱卿拍朕的马屁,此事定要记下,他日史书上要重重写上一笔才是!”

孙承宗闻言不禁大囧,众人却是一阵畅怀大笑。

此时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太监,在两个年轻农人的搀扶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跑了过来!

老太监到了朱由校面前,拉着两个年轻农人一起跪倒,激动地说道:“启奏陛下,玉米、土豆、地瓜均收割一亩,产量也算出来了!”

朱由校见结果出来了,也不禁有些忐忑,虽然他知后世土豆亩产一般都在三四千斤,地瓜更是在五千斤左右,玉米虽然产量不及土豆和地瓜,也有一千四五百斤,可现在是大明,鬼知道现在这三种作物能不能达到这个产量!

不过忐忑归忐忑,朱由校还是沉声问道:“多少?”

老太监激动地说道:“回陛下的话,玉米亩产五石,土豆亩产十石,地瓜最多,亩产十三石!”

嘶——

老太监的话说完,便引起一片抽气的声音,在场这些人虽然都是大官儿,可他们也知道,麦子、稻谷亩产三石就是丰收,一般年景亩产都在二石上下,现在这三种作物,最低的玉米都是五石,土豆和地瓜甚至达到了十石以上,那是什么概念?

明朝一石大约是一百五十三斤,小麦和水稻丰产时亩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