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二十三章 解决秦国民生大事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秦王宫书房,这是嬴渠梁上位之后,最经常呆的宫殿,不断拿起竹简看了看又叹气放下,又拿起另外竹简,看了看觉得无味,还是放下。

这时,秦国长史公孙贾带着三位内侍,抬着满满三箩筐的竹简走进书房。

让嬴渠梁一喜,放下手中食之无味的竹简,快步走向公孙贾:“民间有关于各国国策的书都找来了?”

公孙贾面有难色,抬手作揖:“君上,这……除了各国变法的文书法令之外,大多数国策,都在此了。”

“不行。”嬴渠梁闻言喜色顿消:“秦国目前要害就在新政和变法,再找!秦国民间找不到,就派人去山东列国去找。”

“君上,这。”公孙贾想要劝说些什么,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他为秦国长史,自然清楚秦国目前的府库情况。

要去山东列国购买此等文书,恐怕又是一笔不小的花销,这样下去,秦国如何撑得住?

嬴渠梁扫了一眼公孙贾的脸色,就知道国有难处,也不禁一叹:“哎,长史,并非渠梁强难于你,只是秦国……目前这个情况,不拼一拼,恐怕一点机会也无了。”

“如果渠梁再不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和为君之道,恐怕秦国,真的危矣。”

“君上。”公孙贾连忙附身,嬴渠梁如此开诚布公,他心中一片热诚,干脆顺着情绪述说心中之言:“君上大可不必如此操劳。”

“不是有那老子后人李道,还有卫鞅先生吗?求贤令广而告知,还有不少列国士子,都在招贤馆了。”

“哎。”提起这件事情,嬴渠梁就是一阵叹息,李道通过嬴霜,跟他说了一句要出远门,寻找护持秦国民生之珍宝,一连两个月没有见人了。

卫鞅也是,说是要亲自走访秦国全境,也是至今不见人,所以才慢慢让之前信心满满的嬴渠梁,开始急切的寻书学习。

毕竟他嬴渠梁少年便入伍,从无有一日空闲,揣摩过治国学说,只能够现学。

至于长史所言,求贤令招揽来的士子,嬴渠梁亲自观察过,大都是小才,顶了天也就是去治理一县一乡。

完全不可和李道、卫鞅这等提纲擎领、治理一国的存在相匹敌。

这从当初渡口迎接二人的大喜,变成现在的忧虑,世间沧桑变化,令嬴渠梁一言难尽。

莫非秦国目前的情况,真的是举国为艰,山雨飘摇,他嬴渠梁堂堂国公,何须心累到这等地步?

嬴渠梁摇了摇头,很快就抛弃这些无用的负面情绪,瞳孔的底部再度透出一股老秦人独有的坚韧意志。

随意从新送来的箩筐里,双手合抱一大捆竹简,放到自己的书桌上,准备慢慢看书,现在李道和卫鞅各有要事,他身为国公,也不能落下太多!

“君上!君上!好消息!”这个时候,书房的墨色门帘被景监掀开,景监一脸喜色的跑进来汇报。

让嬴渠梁和公孙贾一齐疑惑的看过去,景监顾不得嬴渠梁那奇怪的眼神:“君上!道先生,道先生他回来了!说是要面见君上!”

“还说,他已经找到了可以解决秦国上下民生问题的至宝!”

“什么?!”嬴渠梁先是呆呆的眨了两下眼,这才赶忙起身,挥动起宽大的黑色袖袍,扇出一股疾风:“快快有请!”

景监得令,这才一脸喜色,走出去跟李道一起并肩,说了几句,才又走进书房。

“君上,两月不见,可还安好?”李道看到嬴渠梁惊喜的模样,就知道自己离开两个月,估计让这位秦孝公挺急挺难受的。

“渠梁无碍,反倒是先生,为了秦国,又是奔波两月,实在让渠梁心底难安,不知先生?”嬴渠梁迅速略过自己,询问起李道的成果。

毕竟按照李道所言,他这一次出去,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去找可以解决秦国民生问题的至宝。

要知道,民生一事,千丝万缕,没有什么东西,是可以直接将其一劳永逸解决的,李道说的至宝,应该只能解决民生中的某一项问题。

但即便如此,也足够让嬴渠梁激奋不已,他从上任献公手中,接手秦国如今的烂摊子,面对太多太多的问题,却根本没法解决一件。

能不心急么。

看到如今场景,不管是景监还是公孙贾,都很是识趣,作了一揖,就一起告辞,联袂而去,不想打扰君上和李道的交谈。

“不负君上所托,秦国民生一事,大为可解。甚至可以更进一步,充足秦国的府库。”李道笑着回答嬴渠梁,顺便让嬴渠梁一直悬着的心,安稳落地。

“君上请看,此物——名为土豆。”李道打开一个匣子,里面存放着一颗稍带泥土的土豆,让嬴渠梁有点懵圈。

感情解决秦国民生问题的宝物,就是这玩意?

嬴渠梁知道,李道如此大才,绝对不会无的放矢,当即有些虚心请教:“敢问先生,这是何物?”

李道也没想和嬴渠梁解释太多现代名词:“这说来负责,君上只需要知晓,这玩意比寻常粟米,还要能填抱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