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章 三年两妇夺子案【求收藏】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大宋真宗年间。

庐州府。

菜市大街上。

人头攒动。

很多人都围着凑热闹。

一名身穿儒生长袍,头戴学冠,面色漆黑的青年双手揣在袖子里,站在人群中围观。

“没天理啦!”

“冤枉啊!”

“放手,你给我放手!”一名妇人恶狠狠的呵斥。

一名妇人被她推倒在地,滔滔大哭。

恶妇手中还抱着一个哭哭啼啼的孩子:“抢我儿子,还有没有王法了?”

人群之中那个黑面儒生,就是包拯。

包拯用肩膀撞了撞旁边的人:“哎,这怎么回事儿啊?”

那名大汉叹气:“这事儿你都不知道,你不是本地人吗?”

“我是本地人啊。”包拯的确是本地人,庐州人士。

但是包拯的确不知道这件事情。

因为他是穿越而来。

来到大宋不过三天。

怎么会知道庐州盛传已经三年的奇案?

大汉:“小子可以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说不定过几年还能考上进士做大官呢。”

“好说好说,借你吉言,不过这到底怎么回事儿啊?”

“哎,话要从三年前说起。”大汉指了指那凶恶的妇人:“此人,李黄氏,而旁边哭哭啼啼的妇人李杨氏。”

“这妇人出嫁后,跟夫姓,这么说起来,这两人还沾亲带故?”

“岂止是沾亲带故,李黄氏是城东李家大子的媳妇儿,而李杨氏则是城东李家二儿子的媳妇儿。”

“这么说起来,不是一家人么,怎么会当街争抢……一个三岁孩童?”包拯觉得很奇怪。

一个小孩儿有什么好抢夺的?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大汉低声:“三年前,李家分家,李大李二之间争夺的却不是家产,而是儿子!”

“哦,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啊,争夺儿子,这小孩儿谁家生的还不明显么,怎么会有什么好争夺的。”

旁边一个瘦高老哥:“那你就不懂了,自古以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儿子,比什么家产都重要。”

“哦,这么说起来是有争的可能性,但是这小孩儿谁家的还不明显,还需要争夺?左邻右舍不知道?”

“哎!”大汉叹气:“你就不懂了,这女子出嫁后,一般是很少上街的,这小孩儿出生那一年,李黄氏李杨氏都很少上街,所以左邻右舍根本不知道这到底是谁的儿子。”

“稳婆呢?”接生的稳婆总知道吧?

“说来巧了,三年前,接生稳婆接生后不久就去世了。”

果然悬案,果然奇案。

这说起来就奇怪了,包拯思考了一下。

“这样我就明白了,三年前,这个小孩出生了,本来没什么,但是李家家主也在同一段时间去世了,两家人本来和和睦睦,结果这个时候提出分家,于是就爆发了争夺儿子的案件对不对。”

“咦,好聪明的儒生,你说的没错。”

旁边一名差役举着刀:“你们两家有完没完,公堂之上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现在又在大街上争吵什么!”

李杨氏见到衙差,跪地不起:“衙差大人啊!冤枉啊!这是我儿子,他们强行抢夺我儿子,我……我……冤枉啊!”李杨氏滔滔大哭。

包拯:“奇了怪了,这李黄氏的丈夫都在这里,李杨氏的丈夫哪儿去了?”

“哎,李家家主去世后不久,李家二子就无故失踪了。”

“是啊,生死不知。”

包拯点头:“如此说来,这李杨氏先是公爹去世,然后丈夫失踪,最后儿子被抢?!!!”

包拯的前世,是一名著名的刑警,曾经破获过多起惊动全国的大案,此时听到了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直觉告诉他,有古怪。

差役也很无奈:“你说这当街争夺,几乎每月一次,李杨氏也抢不过,还每次都来抢,也真是……”差役说着摇了摇头。

“哦?”包拯已经有了这个三年奇案的答案。

正准备说话,人群外传来了呼喊声:“包拯,还有一刻钟就要开课了,你怎么还在这儿看热闹?”

包拯一看,来人正式庐州知府的儿子,自己的同学公孙策。

包拯忍不住叹气:“公孙策,这么简单个案子,你爹拖了三年不给判决,也是够了。”

公孙策眉清目秀,皱起眉头:“你这么说,是你破案咯?”

公孙策人中龙凤,博学多才,从小就立志要成为一方主官,为民请愿。

当然了,同时也心高气傲,平时他对别的同学还好,却最是想要和包拯争长短。

只有他知道,包拯是如何的聪明,赢了包拯,才算真的赢。

包拯环视:“这么简单的案子,大家一看就能看懂,很简单嘛。”

“什么?这小少年说他破了这个三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ZvenWvIpBa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I2CTf7nUNnGYk9Wo¥,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上一章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