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六十八章 御膳(加更求鲜花评价票)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庭锋,要说御膳,满汉全席,就是个绕不开的名字。”

余晖想着锋味是一档以美食为主题的节目,明星嘉宾是看点,美食也同样是看点。

不应该厚此薄彼。

谢庭锋来他这儿,是想要吃上地道的淮扬菜和宫廷菜,他便担当起了解说的角色。

“满汉全席一般上台的是一百零八道菜肴,实际多达一百九十六道,郎阔汉家菜系和蒙古菜肴,可谓是汇聚了当时天下之名菜,其中佛跳墙,孔雀虾,金钱鱼肚,龙凤柔情等等菜品,时至今日,仍然是名满天下。”

余晖将满汉全席的来历和各种典故,详细的讲给谢庭锋和蔡琸妍听。

听得张婧初啧啧称奇。

谢庭锋倒还好,他喜欢研究做菜这事儿,传统菜肴他虽然不是特别厉害,但是相关的知识他还是学习了不少。

讲完了宫廷菜,余晖又开始讲述淮扬菜的历史发展和各种典故。

他虽然菜刀都没怎么碰过,可这些知识典故啥的,倒是随口就能讲出来。

毕竟他脑子远超常人,听过,看过,几乎就记住理解了。

讲完之后,余晖道:“都说客随主便,庭锋,婧初,来了我这儿,我就做主吧,让明叔先做一道最考验技术的佛跳墙,再让刘姐做一道蟹粉狮子头,可以吗?”

这两道菜都是十分考验厨师的技术的。

佛跳墙做法看似不难,但要做出宫廷御膳的原汁原味,现在几乎已经没有几个厨子能做到了。

毕竟口耳相传,佛跳墙的做法和配菜,和最初的佛跳墙,也有些不少的差距。

而蟹粉狮子头算是淮扬菜中的代表之作。

十分考验刀工和技术,要将这道看似大肉圆的菜品做得地道,十分困难。

这道菜的标准是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咸鲜可口。

余晖这一番讲述啊,张婧初听得眼睛都在发光。

“好啊好啊,晖哥选的,肯定是最具备代表性的吧。”

刘姐和明叔也不犹豫。

立马开始准备,谢庭锋对厨艺的热衷,那是相当的痴迷。

饶有兴趣的看着两位大厨的手艺,同时和余晖讨论着两位厨师的选料,刀工,手法等等。

说得是头头是道。

还亲自上手,和刘姐比了一手刀工。

虽然甘拜下风,却也得到刘姐的好评。

刘姐赞道:“西厨能有这样细致的刀工,以及很不容易了。”

的确,西厨不像中餐那么讲究刀工。

中餐一把菜刀,片砍削剁剔样样都行,很多菜肴都十分讲究刀工。

刀工好,和刀工差,有时候做同一样菜肴,做出来几乎是两个味道。

比如这一道蟹粉狮子头。

刘姐一边做一边给谢庭锋解释道:“现在你们在外面吃的蟹粉狮子头,大多不地道,我们做这菜啊,要费老大的功夫,选料最好是黑毛猪的五花肉,剁成肉末,不能用任何机械,不然影响肉的口感,这是个技术活儿,老厨子啊,自己手底下有数。”

她一边做一边解说,谢庭锋也听得谦逊。

“肉末的细致程度,关系到待会儿好不好上劲揉团,地道的狮子头,不能加任何粘合剂,完全靠一双手来团,就这一道工序啊,现在好些厨子都做不到了。”

现在大多狮子头,都是用机器打的肉,比手剁的有沾性,但十分影响口感,不能一泯就化。

这还仅仅是刀工和手艺上的活儿,这道菜要做成,得四个小时以上,用的汤更是吊了八个小时以上的高汤。

好在余晖家的厨房一直备着这些,所以今天中午啊,他们还是能吃上的。

明叔那边,看起来就要悠闲很多了。

站在砂锅旁,优哉游哉的哼着小曲。

时而开锅放点东西进去,看起来一点也不忙。

谢庭锋走过去问道:“明叔,能帮我们讲讲宫廷正宗佛跳墙的做法和讲究吗?”

明叔是个冷脸的人儿,看谁都是那副脸,包括看余晖。

除了看安娜的时候会露个笑脸。

他指了指炉子上的火,又指了指手腕上的表,再指了指那些没加进去的料,淡淡说道:“做好佛跳墙啊,掌握好这三样就成。”

谢庭锋莞尔一笑,对着镜头说道:“一道菜,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人做,就是两个味道,明叔说的这是三样东西啊,一是火候,二是时间,三是选料放菜的时机,中餐文化,博大精深,以后我啊,更得多加学习才行啊。”

还好他了解过做佛跳墙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不然明叔这个性啊,得把他带沟里去。

...................

PS:加更求一波鲜花评价票月票啥的啦,真的谢谢各位读者老爷啦,么么么么哒!!!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ZvenWvIpBa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I2CTf7nUNnGYk9Wo¥,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