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三十三章 难不成他儿子比太子还..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不过最近听说她从江南赶回三原县,正在替她儿子张罗婚事,已经联系了好几个世家大族。”

“据说,五姓七宗都流露出用嫡女与之结亲的意愿……”

“神马,五姓七宗争相与之结亲,还愿意用嫡女结亲?”

李世民一听就炸了,他前几年想替太子求亲,都被五姓七宗联合拒绝。

“这女人什么来路,竟然比朕的面子都大!”

“凭什么五姓七宗争相与之结亲,难不成他儿子比太子还尊贵!”

提起五姓七宗,李世民就有说不出的怨念。

五姓七宗指得是五个姓氏,七个家族。

分别是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这七个家族,自晋朝开始,就是出名的世家大族。

在南北朝时期,更是霸占了南北方所有皇朝的重要官职。

到了隋唐时期,已经成为朝廷中最重要的士族力量。

如果说天下读书人有十万,那么五姓七宗至少独占八成。

因此,哪怕是皇权,在面对五姓七宗的时候,也不得不让步。

李世民早期创立的崇文馆,以及登基之后创办的国子监、太学,都在某种意义上有压制士族的用意。

只是世家大族积累几百年,根深蒂固,尾大不掉,即使是皇族都不被他们放在眼中。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李渊登基称帝后,一直自认是陇西李氏之后。

然而,他的认祖归宗,却遭到陇西李氏疯狂打脸。

因为,陇西李氏根本不承认!

他们非但不承认李渊出自陇西李氏的身份,还说他们有胡人血统,撺掇其他几大士族不与李唐皇室联姻。

这使得李渊和李世民想嫁公主都嫁不出去,被五姓七宗各种推脱拒绝。

没办法,李世民最后只好跟自己的臣子结亲家。

别说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样的股肱之臣了,就连薛万彻那样的大老粗,都捡了个李渊的女儿,给李唐皇室当了女婿。

但凡名门望族,都不愿与之结亲。

即使李世民手下的大将和臣子,也只是拿次子或者竖子跟皇室结亲。

比如大唐名臣房玄龄,就是让小儿子房遗爱娶的公主。

至于长子房遗直,则迎娶了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称的京兆杜氏之女为妻。

由此可见,李唐皇室在婚娶方面是多么的卑微,多么的被人嫌弃。

因此,李世民在听到五姓七宗,争相拿嫡女与杨氏结亲之时,心中的羡慕嫉妒恨可想而知。

“三原县杨氏?”

“跟三元府折冲都尉杨浩是什么关系?”

“哦,据说杨氏之子,官拜三元府折冲都尉。”

提起这个,刚刚还兴致缺缺的段纶,顿时精神起来。

“陛下,我得好好跟你说道说道这个杨浩!”

“这杨浩可是大才,据说就是他改良的制瓷工艺,发明了汝窑、景泰蓝、珐琅等烧瓷技术。”

“据说,杨氏商会的民窑之所以产量大增,也是此人制定了详尽的生产标准,优化了生产流程,节省了各个环节的时间,使得民窑可以大批量的生产……”

“陛下,老臣斗胆建议超拔此人,如果将此人调入工部,定能大幅提高官窑的产量,也能为陛下生产更多精美瓷器,以供内府之用……”

李世民心里饱含幽怨。

朕若是不问,你们就当朕不知道,一个个决口不提此人!

朕一问,你们一个个拼命向朕举荐,这到底是何用意!

然而,李世民只能把怒气憋在肚子里。

对于帝王来说,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苦更是只能自己吞。

“你下去吧,告诉吏部主官也不用来了,朕今天乏了……”

“是,老臣告退……”

李世民看着段纶的背影,心里突入升起一股无名火,一脚将几案踢翻,致使砚台、毛笔、宣纸洒落一地。

“传王德!”

小太监哆哆嗦嗦回答。

“回……回陛下,王总管刚被打了板子,现在……正在太医的料理下治伤呢……”

“治伤,治什么伤,他个狗东西也配!”

“去告诉王德那个狗东西,他就是爬,也要给朕爬到三原县!”

“着内府拨款一万贯给这狗东西,命他给朕采买一万件精品琉璃器!”

“要是少了一件,或者多花了一文钱,朕砍了他!”

“是……是……奴婢这就去传旨……”

此时的李世民是异常愤怒的,这种愤怒就跟一千多年以后的人一样,不花点钱心里难受的很。

果然,在花出去一万贯后,李世民觉得心里舒坦多了。

在看了看宫殿内的地砖后,李世民心里又怨念丛生,他又有了把宫殿推倒重盖的想法……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ZvenWvIpBa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I2CTf7nUNnGYk9Wo¥,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