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023章 醍醐灌顶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本来楚秋,还对古人的科举考试的题目颇感兴趣的。

但听到刚才岑文本说,自己的这首诗,便能成为明年科举的状元,他当下就是感到颇为震惊和诧异。

作为后世的综艺节目,或者是此时的民间诗词歌会,通过写诗进行角逐倒还尚可。

但是科举考试,如此重要的事情,事关的是选拔朝廷的命官,此事,竟然也是以诗词歌赋进行角逐胜负,这不是开玩笑吗?!

这未免也太儿戏了吧…

虽然初唐时期,朝廷和民间,都是十分重视诗词创作,唐诗由此得以达到鼎盛,但是单纯写诗,这能选拔出真正的治国理政的人才?

便是再过几十年出生的李白,被称为诗仙,他也并无什么治国理政的惊艳才华啊!!

楚秋的内心,由此便是感到一阵失望…

但转念一想,现在的科举,无非是世家豪强手中的一个玩物罢了,因此,为什么要通过诗词决胜,楚秋也便能够理解了。

而同时,楚秋的话,也是让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感到异常诧异。

历来的科举考试,都有三个重要的板块,诗词,文章,纵谈为官之道。

这难倒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李世民看着楚秋,正色道:

“什么叫我们的科举!!历来的科举考试,不但会以诗词文采决胜,还会考验文章水准,让士子纵谈为官之道,这个传统,已经维持了多年,明年的科举春闱考试,题目已经经过尚书省审核,朕已经过目,你是觉得,当前大唐的科举制度,有不可取的地方?”

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他的内心,其实是有所期待的。

因为他也是看到了当前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端。

甚至也知道,目前的科举,其实是给了世家豪强做嫁衣裳。

只是,此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他没有勇气去革新罢了。

想不到,太子李承乾,竟然也是慧眼明断,一眼就看出来了。

看出来有问题,并无什么了不起。

能知道如何去改进,甚至去解决问题,才算是大才。

李世民希望这太子李承乾,能给自己提出一些实际的建议。

楚秋锐眼盯着李世民,沉声道:“现在的科举,有什么不可取的地方?呵呵,最不可取的地方,就是它已经沦为了世家大族上位的手段,而根本无法成为普通士子和臣民鲤鱼跃龙门,报效国家的捷径…它已经和其初衷相背离了…”

科举,的确是华夏汉民的一大创举。

但是科举制度的完善,却是经过了上千年岁月的沉淀。

科举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作为古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创举,也确实改变了很多普通人的命运,更是影响了华夏汉民的历史进程。

直到后来的二十一世纪,这些思想和考试的方式,都还在持续的影响着后人。

但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却是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科举,科举,乃是“分科举拔”人才之意。

但是,在实际的运用之中,普通百姓却没有资格参加考试。

因为这个时候的科举制度规定,必须是经由官府举荐,普通士子,方可以进行考试流程,走入到科举的各个应考场所,进行层层的筛选。

这就是最大的弊端所在。

……

(未完待续.)

十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淘宝618超级红包,复制淘口令$ZvenWvIpBaG$,打开手机淘宝即可领取。
若淘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京东618超级红包,复制京口令¥I2CTf7nUNnGYk9Wo¥,打开手机京东即可领取。
若京口令失效,请点击此处链接领取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