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繁体版
关灯
护眼
第一卷 乱世 第五百零三节 游洞庭
加入书架 返回目录 查看书架
    第五百零三节 游洞庭

    楼观巴陵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此时尚没有岳阳城,岳阳楼在三国时期被称为‘阅军楼’,而现在则被称为‘巴陵城楼’,等到了开元之后,李白在此赋诗后,才改称‘岳阳楼’。不过,此时巴陵城楼已经颇具规模,登此楼,观览八百里洞庭胜景,风月无边,文人墨客常集于此。

    题诗亭旁,众多前来巴陵城楼观景的文人墨客都很在这前驻足观看。

    “这首诗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浑然天成,这样的诗句,宛若仙人所留”

    一位清貌清癯的中年文士捻须慨叹……这也是个有本事、有文采的,这首诗的原创者号称‘谪仙人’,可不正是仙人所留嘛?

    再看这首诗所的字句形体,非楷非篆,不同于以往的作弄一类书法,虽然许多文人都很奇怪,但并不影响他们对这种书法的好奇,有不少人就站在那里凭空里临摹,脸上露出一付神往之色。

    这时,一对主仆挤进人群之中,主人面如冠玉,大约三十余岁,神色一派雍容,显然是出身富贵之家,而后面跟着的小僮年轻不过十一、二岁,但眉清目秀,神色间十分机伶。

    “瘐金体”

    书僮看清题诗亭上的那最新一首诗的时候,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道。

    文士微微一笑,问道:“还看出了些什么?”

    书僮一愣,眼睛又向那诗上瞟了一眼,忽然笑道:“我知道了,这首诗就是夏大家亲自题写的”

    “眼力有长进啊”

    文士先是一愣,但旋即又失笑——原来在诗的后面还有一行小字……山阳夏小婉,贞观五年五月四日于巴陵城楼偶得。

    “没想到夏大家竟然来到这里,大……老爷,听说这位夏大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让须眉,您见过她吗?真的是这样吗?”小僮问道。

    文士笑道:“有没有五车、八斗我不知道,但夏大家这个人我是知道的。”

    “怎么样?她漂亮吗?”书僮问道。

    “你这个小鬼头,想什么呢?”

    文士照着他的脑袋来了一记爆栗笑骂道。

    不过,他又仔细地看了看那上面的题诗,道:“这首诗的墨痕尚未干透,应该是刚题不久,说不定我们还能够看到她呢。”

    “老爷,您等一下。”书僮跑去跟人蹭话,过了一会便兴致勃勃地跑回来道:“老爷,我打听旁边茶楼的伙计,说是题诗的小娘子带着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去楼上了。”

    “哦,那倒要去看看。”

    文士笑道,带着书僮向巴陵城楼里走去……此时正时游人赏春的好季节,那书僮人虽机灵,年纪毕竟小,也没有打听小婉的衣着,就在他们进入巴陵城楼的时候,小婉等人从旁边射箭是错肩而过。

    她穿着一身胡服,腰悬弯刀,孩子在身后两个护卫怀里抱着,那文士虽然与小婉见过几面,却也不是十分熟稔,竟就此错过。

    小婉更是没有看人的心思,刚才登高远眺洞庭美景,忽然又想起张陵独自一人远在韶州,夫妻二人此时不能同赏,不由心中生出几分悲切,将李白那首《登岳阳楼》的诗改了两个字便写了出来,反正也不是为了谋利,至于别人怎么想又**什么事?

    “夫人,下一步去什么地方?”紫鹃问道。

    “来巴陵城当然要登巴陵城楼,游洞庭湖和君山,否则岂不是白来了一场?”小婉笑道。

    一行人顺着小径来到湖边码头,只见碧波荡漾之中,数十只小舟随波起伏,湖面不时传吟咏和琴瑟之声,远处君山七十二峰浮于碧水之间,秀丽之极。

    小婉在岸边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充做游船的小舟上,操舟者多是女性,有些看上去明显就是母女或者姐妹,倒也颇有意思。

    因为这种游船不大,所以小婉她们租了两条小舟,小婉和紫鹃带着两个孩子做在第一只船上,王参带着两名护卫坐在第二只船上,两只船一前一后向湖中驶去,船儿轻快的向两条鱼儿在水面跳跃,这些船娘操舟的水平确实是高。

    小婉乘坐的这只船是由母女俩操控的,母亲刚刚三十出头,容貌尚可,只是多年水上生活,皮肤有些粗糙、微黑,女孩正是花朵一般的年龄,十三、四岁,年龄本身就是最后的润肤霜,皮肤白皙,容貌娟秀。

    荡舟湖中,四周波光潋滟,点点帆影映衬着七十二只青螺,一幅自然绘就的山水图卷。

    “相传古早时候,洞庭湖居有七十二仙螺少女,她们均已修炼数千年,美貌


手机支付宝搜索752672374即可领取作者发的红包,赶快参与吧!


阅读模式无法加载下一章,请退出

返回目录

若图片章节不正常,请点击报错后刷新页面(支持最新25章报错)

若章节正常,请不要点击报错,否则会造成网站打不开

来源4:ybducom